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多家银行APP“缩编” 银行流量增长面临天花板?

发布时间:2021-10-20 08:03:49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于晗

近日,邮储银行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因业务调整,决定停止邮储生活APP相关服务。无独有偶,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此前也先后整合旗下APP产品,对移动客户端进行了“缩编”。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认为,银行整合手机APP,一方面是基于APP历史表现的衡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整合旗下各类资源,从而提升运营效率。如今,全行业手机银行APP用户增长和活跃度增长趋缓,单一银行多个移动端口一定程度上会分散用户和金融服务资源,“做减法”也是银行的现实选择。

银行“缩编”手机银行APP矩阵

10月9日,邮储银行公告称,自2021年11月17日起,邮储银行将停止邮储生活APP注册及支付服务。自2021年12月22日起,邮储银行将停止邮储生活APP全部服务,并关闭邮储生活APP下载入口。如果已注册邮储生活APP,且存在尚未领取的权益或未完成的生活类订单,请于服务停止前尽快登录邮储生活APP完成权益领取或订单处理。不过,该行提到,客户后续可通过邮储银行手机银行APP继续享受金融服务及相关权益服务。

8月份,兴业银行也曾发布公告称,将于10月11日终止兴业企业银行APP服务,相关功能将迁移至兴业管家APP。

去年7月,光大银行将旗下阳光银行APP与手机银行APP进行了整合,阳光银行APP的功能与服务全部迁移至光大手机银行APP。光大银行表示,此举是为进一步实现开放用户体系,致力于将手机银行打造成“财富管理银行核心经营平台”。

实际上,从2017年开始,银行业就显现了这一趋向,不少银行开始更多强调对手机银行APP的“平台性”建设。

2017年,平安银行将原口袋银行APP、信用卡APP和平安橙子APP整合为新口袋银行APP,提出要将打造平安银行一站式综合金融移动服务平台。整合之后,平安银行口袋银行APP达到逾1亿用户。

近年来,工行一直强调“第一手机银行”理念,也是在2017年,工行成立网络金融部,逐步收缩手机银行APP等移动端入口,下架直销银行、iPad网银等多款总行级APP,按核心业务和场景,精简到“三融一活”(“融e行”“融e联”“融e购”和“工银e生活”)四款APP。

银行移动端流量增长面临天花板

如果说整合手机银行APP的一大缘由是银行优化移动端布局,那么,另一大原因可能是手机银行APP的活跃用户增长已渐渐触及天花板。

根据第三方数据分析机构易观分析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手机银行服务应用整体活跃人数为4.7亿人,环比增长3.8%,同比增长23.6%,行业数据堪称靓丽。不过,作为国内“零售银行”的两家代表性机构,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的手机银行APP活跃用户增长均表现疲软。半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招行旗下“招商银行”和“掌上生活”两大APP的MAU(月活跃用户数)为1.05亿户,环比下滑了1.87个百分点。

即使同比来看,截至2021年6月末,“招商银行”APP的MAU较去年末也仅仅增长0.2%,人均月登录次数从去年末的11.98次降至10.94次。招行“掌上生活”APP的MAU为4347万户,也较去年末减少了256万户。平安银行旗下的平安口袋银行APP的MAU为4038万,也仅比去年末增长0.1%。

虽然2020年以来,疫情加速了非接触金融服务的爆发,手机银行APP因此获得了一波用户和流量红利,但需要注意的是,非接触金融服务需求的猛增,也对手机银行APP的在线服务质量和持续增长能力带来很大挑战。

此前,平安银行基础零售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提到:“当银行APP的用户增长到一定程度,再要求银行APP以之前的速度增长,已经不太现实了。”在此背景下,诸如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零售业务领先的银行也将目标逐渐由MAU转化为零售客户总资产(AUM),深耕活跃用户的资产管理业务。

易观分析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多样性的选择及碎片化的使用时间,促使用户对移动端服务及体验要求越来越高。当下用户进行产品的选择因素不再仅是产品本身,更有其所处的场景、场景下产品体验感知的影响。

这意味着,如果银行不能对手机银行终端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进行体验和场景等方面的优化和提升,随着银行业普遍对移动端等在线渠道的大力投入和活跃用户的深耕、留存,行业竞争的加剧,用户流失他行或者转向其他渠道将并非戏言。

银行线上服务生态或生变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互联网业态的迭代和升级,小程序以及5G消息等轻型端口相继面世,有业内人士提到,未来银行线上服务生态或将发生较大变化。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就目前而言,手机银行APP还是最重要的服务触达端口和用户连接入口,银行仍要做好现有APP端口的用户体验和用户留存,可以考虑进一步优化服务体验和服务方式,满足更多用户需求。

苏筱芮认为,作为连接银行线上用户的重要渠道,手机银行各产品、功能均以手机银行为载体得到实现;另一方面,手机银行的界面设计、产品体验等背后反映出银行业机构的数字化运营水平,也是银行机构金融科技水平的直接体现。伴随着5G消息以及小程序等轻型端口的开发和升级,未来银行线上服务生态有可能产生一些变化,银行机构可以采取更为丰富的方式来触达用户,但这些方式是否会像如今的部分APP由于功能、资源等的重复而“被整合”,仍有待时间的观察。

“面向未来,线上线下融合、多种端口一定是银行金融服务生态的发展方向。但手机银行APP一定是不可或缺的。但随着行业流量见顶,手机银行需要换一种用户运营逻辑和玩法,打通平台壁垒、互联互通或将是打开银行用户新增长空间的突破点。”王蓬博称。


多家银行APP“缩编” 银行流量增长面临天花板?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10-20

□记者 于晗

近日,邮储银行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因业务调整,决定停止邮储生活APP相关服务。无独有偶,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此前也先后整合旗下APP产品,对移动客户端进行了“缩编”。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认为,银行整合手机APP,一方面是基于APP历史表现的衡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整合旗下各类资源,从而提升运营效率。如今,全行业手机银行APP用户增长和活跃度增长趋缓,单一银行多个移动端口一定程度上会分散用户和金融服务资源,“做减法”也是银行的现实选择。

银行“缩编”手机银行APP矩阵

10月9日,邮储银行公告称,自2021年11月17日起,邮储银行将停止邮储生活APP注册及支付服务。自2021年12月22日起,邮储银行将停止邮储生活APP全部服务,并关闭邮储生活APP下载入口。如果已注册邮储生活APP,且存在尚未领取的权益或未完成的生活类订单,请于服务停止前尽快登录邮储生活APP完成权益领取或订单处理。不过,该行提到,客户后续可通过邮储银行手机银行APP继续享受金融服务及相关权益服务。

8月份,兴业银行也曾发布公告称,将于10月11日终止兴业企业银行APP服务,相关功能将迁移至兴业管家APP。

去年7月,光大银行将旗下阳光银行APP与手机银行APP进行了整合,阳光银行APP的功能与服务全部迁移至光大手机银行APP。光大银行表示,此举是为进一步实现开放用户体系,致力于将手机银行打造成“财富管理银行核心经营平台”。

实际上,从2017年开始,银行业就显现了这一趋向,不少银行开始更多强调对手机银行APP的“平台性”建设。

2017年,平安银行将原口袋银行APP、信用卡APP和平安橙子APP整合为新口袋银行APP,提出要将打造平安银行一站式综合金融移动服务平台。整合之后,平安银行口袋银行APP达到逾1亿用户。

近年来,工行一直强调“第一手机银行”理念,也是在2017年,工行成立网络金融部,逐步收缩手机银行APP等移动端入口,下架直销银行、iPad网银等多款总行级APP,按核心业务和场景,精简到“三融一活”(“融e行”“融e联”“融e购”和“工银e生活”)四款APP。

银行移动端流量增长面临天花板

如果说整合手机银行APP的一大缘由是银行优化移动端布局,那么,另一大原因可能是手机银行APP的活跃用户增长已渐渐触及天花板。

根据第三方数据分析机构易观分析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手机银行服务应用整体活跃人数为4.7亿人,环比增长3.8%,同比增长23.6%,行业数据堪称靓丽。不过,作为国内“零售银行”的两家代表性机构,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的手机银行APP活跃用户增长均表现疲软。半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招行旗下“招商银行”和“掌上生活”两大APP的MAU(月活跃用户数)为1.05亿户,环比下滑了1.87个百分点。

即使同比来看,截至2021年6月末,“招商银行”APP的MAU较去年末也仅仅增长0.2%,人均月登录次数从去年末的11.98次降至10.94次。招行“掌上生活”APP的MAU为4347万户,也较去年末减少了256万户。平安银行旗下的平安口袋银行APP的MAU为4038万,也仅比去年末增长0.1%。

虽然2020年以来,疫情加速了非接触金融服务的爆发,手机银行APP因此获得了一波用户和流量红利,但需要注意的是,非接触金融服务需求的猛增,也对手机银行APP的在线服务质量和持续增长能力带来很大挑战。

此前,平安银行基础零售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提到:“当银行APP的用户增长到一定程度,再要求银行APP以之前的速度增长,已经不太现实了。”在此背景下,诸如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零售业务领先的银行也将目标逐渐由MAU转化为零售客户总资产(AUM),深耕活跃用户的资产管理业务。

易观分析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多样性的选择及碎片化的使用时间,促使用户对移动端服务及体验要求越来越高。当下用户进行产品的选择因素不再仅是产品本身,更有其所处的场景、场景下产品体验感知的影响。

这意味着,如果银行不能对手机银行终端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进行体验和场景等方面的优化和提升,随着银行业普遍对移动端等在线渠道的大力投入和活跃用户的深耕、留存,行业竞争的加剧,用户流失他行或者转向其他渠道将并非戏言。

银行线上服务生态或生变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互联网业态的迭代和升级,小程序以及5G消息等轻型端口相继面世,有业内人士提到,未来银行线上服务生态或将发生较大变化。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就目前而言,手机银行APP还是最重要的服务触达端口和用户连接入口,银行仍要做好现有APP端口的用户体验和用户留存,可以考虑进一步优化服务体验和服务方式,满足更多用户需求。

苏筱芮认为,作为连接银行线上用户的重要渠道,手机银行各产品、功能均以手机银行为载体得到实现;另一方面,手机银行的界面设计、产品体验等背后反映出银行业机构的数字化运营水平,也是银行机构金融科技水平的直接体现。伴随着5G消息以及小程序等轻型端口的开发和升级,未来银行线上服务生态有可能产生一些变化,银行机构可以采取更为丰富的方式来触达用户,但这些方式是否会像如今的部分APP由于功能、资源等的重复而“被整合”,仍有待时间的观察。

“面向未来,线上线下融合、多种端口一定是银行金融服务生态的发展方向。但手机银行APP一定是不可或缺的。但随着行业流量见顶,手机银行需要换一种用户运营逻辑和玩法,打通平台壁垒、互联互通或将是打开银行用户新增长空间的突破点。”王蓬博称。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