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晗
近年来,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转型的有效性如何,逐渐成为银行管理层关注的焦点。
10月15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称“中国信通院”)召开发布会,联合发布了国内首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投入有效性评价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填补了国内具备权威性、公信力的评价体系空白,将为银行数字化转型投入提供决策依据。
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持续推进
近年来,随着全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推进,各类金融机构纷纷加大投入,并相继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持续完善自身的业务生态布局。
专业投资研报平台 Gartner 于 2020年第四季度发布的中国企业IT 支 出2018年-2024年的预测 ,到2024年,中国企业IT支出规模将达到2912亿美元 ,年均增速可达6.04%。其中,银行业作为IT投入最大的行业,到2024年预计IT 支出规模将达到431亿美元,年均增速可达5.29%。
整体来看,银行业数字化建设进入稳定、高速发展阶段。据银保监会数据,2020 年银行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为2078亿元,同比增长20%,体现了全行业对科技实力建设的空前投入。此外,金融机构科技投入在营收中占比也大幅上升,银行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从2%向3%靠近,部分银行科技投入占比达到了4%以上。
这些投入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以及发挥了何种作用,成为银行管理层关注的重点。
“每家银行都有一套方法,数字化转型各看各的,经常会陷入死胡同,缺少一个成熟度评价。”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在会上直言。因此,银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和治理,需要一套有效的量化评价体系和模型方法来填补空白。
为此,中国银行业协会与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成立课题组,联合多家机构打造了《报告》,建立了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投入有效性评价体系。基于对近三年主要银行年报数字化转型相关描述,以及国内外现有数字化转型指标体系的梳理分析,构建了数字化转型投入成效 “RIVER”指数模型。
高峰认为,“RIVER”指数模型和评价方法将给银行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落实监管机构指导意见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抓手。
全方位评估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效力
《报告》构建的银行数字化转型投入评估体系,可以针对银行业整体的数字化转型绩效、某一专项业务或部门的数字化转型绩效、某一专项新技术创新的应用,或架构改造等项目的实施绩效进行评估,包括零售业务转型、信用卡中心转型等。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副所长栗蔚表示,《报告》一方面通过定量化指标衡量银行数字化转型投入的成效,另一方面通过成效表现为银行数字化转型投入提供方向指引和优化建议。
从覆盖范围来看,评估覆盖了开始实施数字化投入、发生数字化变革并产生影响的时间区间,数字化投入具体可以包括技术性投入、创新研发类投入、人员培养投入,重点关注对应区间内产生的业务管理等方面的绩效体现。
纵观银行业的每一次变革,都伴随着由技术创新引发的金融创新。因此,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创新是支撑业务战略发展的基础,技术层面和业务层面都必须给予重视。针对技术层面,《报告》在评估中将对技术投入要素、投入结构、技术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考量。
针对业务战略层面,将对管理要素和业务要素进行分析,将员工主观感受、客户感知等主观因素纳入进来。
同时,为了评估技术投入对业务战略产生的价值,将对投入前后的业务要素变化、技术特征变化、业务承载变化、管理适配变化、客户感受体验变化等方面识别投入成效。在投入的过程中进行监测,并在投入实施后,评估产生的变化和持续影响。
建立有效的数字化转型投入评价体系
围绕“如何创建投入有效性评价体系,提升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效力”,高峰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坚持以价值成效为导向,重构数字化转型战略;第二,多视角切分数字化投入,优化数字化转型路径;第三,提升数据治理的基础能力,保障数字化转型价值最大化。
据悉,《报告》形成的数字化转型投入成效“RIVER”指数模型,涵盖了社会责任(Responsibility)、创新及竞争力(Innovation)、价值创造(Value)、发展潜力(Edge)、风险和安全(Risk)五大领域,以价值成效为导向,衡量银行数字化转型成效,展现银行数字化转型价值,为数字化转型投入提供决策支撑、绩效评价、方向把控。
栗蔚表示,“RIVER”指数模型以定量化的评价方法来描述银行数字化转型成效,将能够实现银行与公众、股东、监管机构在数字化转型收益方面的信息一致性,实现银行内部 IT、业务、财务、内审等多部门对IT投入和评价认知的一致性。
高峰认为,数字化转型关键在于顶层设计,数字化转型投入评价不仅包括科技创新,还可以按业务部门、按照某项业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等多视角进行评估,投入结构分析是评价体系的关键。此外,高峰强调,对于开展数字化转型投入评价体系中的有效性数据采样、场景使用、指数结果发布等关键环节,要确保严格遵守《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坚持科技伦理、守正创新。
□记者 于晗
近年来,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转型的有效性如何,逐渐成为银行管理层关注的焦点。
10月15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称“中国信通院”)召开发布会,联合发布了国内首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投入有效性评价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填补了国内具备权威性、公信力的评价体系空白,将为银行数字化转型投入提供决策依据。
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持续推进
近年来,随着全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推进,各类金融机构纷纷加大投入,并相继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持续完善自身的业务生态布局。
专业投资研报平台 Gartner 于 2020年第四季度发布的中国企业IT 支 出2018年-2024年的预测 ,到2024年,中国企业IT支出规模将达到2912亿美元 ,年均增速可达6.04%。其中,银行业作为IT投入最大的行业,到2024年预计IT 支出规模将达到431亿美元,年均增速可达5.29%。
整体来看,银行业数字化建设进入稳定、高速发展阶段。据银保监会数据,2020 年银行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为2078亿元,同比增长20%,体现了全行业对科技实力建设的空前投入。此外,金融机构科技投入在营收中占比也大幅上升,银行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从2%向3%靠近,部分银行科技投入占比达到了4%以上。
这些投入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以及发挥了何种作用,成为银行管理层关注的重点。
“每家银行都有一套方法,数字化转型各看各的,经常会陷入死胡同,缺少一个成熟度评价。”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在会上直言。因此,银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和治理,需要一套有效的量化评价体系和模型方法来填补空白。
为此,中国银行业协会与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成立课题组,联合多家机构打造了《报告》,建立了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投入有效性评价体系。基于对近三年主要银行年报数字化转型相关描述,以及国内外现有数字化转型指标体系的梳理分析,构建了数字化转型投入成效 “RIVER”指数模型。
高峰认为,“RIVER”指数模型和评价方法将给银行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落实监管机构指导意见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抓手。
全方位评估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效力
《报告》构建的银行数字化转型投入评估体系,可以针对银行业整体的数字化转型绩效、某一专项业务或部门的数字化转型绩效、某一专项新技术创新的应用,或架构改造等项目的实施绩效进行评估,包括零售业务转型、信用卡中心转型等。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副所长栗蔚表示,《报告》一方面通过定量化指标衡量银行数字化转型投入的成效,另一方面通过成效表现为银行数字化转型投入提供方向指引和优化建议。
从覆盖范围来看,评估覆盖了开始实施数字化投入、发生数字化变革并产生影响的时间区间,数字化投入具体可以包括技术性投入、创新研发类投入、人员培养投入,重点关注对应区间内产生的业务管理等方面的绩效体现。
纵观银行业的每一次变革,都伴随着由技术创新引发的金融创新。因此,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创新是支撑业务战略发展的基础,技术层面和业务层面都必须给予重视。针对技术层面,《报告》在评估中将对技术投入要素、投入结构、技术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考量。
针对业务战略层面,将对管理要素和业务要素进行分析,将员工主观感受、客户感知等主观因素纳入进来。
同时,为了评估技术投入对业务战略产生的价值,将对投入前后的业务要素变化、技术特征变化、业务承载变化、管理适配变化、客户感受体验变化等方面识别投入成效。在投入的过程中进行监测,并在投入实施后,评估产生的变化和持续影响。
建立有效的数字化转型投入评价体系
围绕“如何创建投入有效性评价体系,提升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效力”,高峰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坚持以价值成效为导向,重构数字化转型战略;第二,多视角切分数字化投入,优化数字化转型路径;第三,提升数据治理的基础能力,保障数字化转型价值最大化。
据悉,《报告》形成的数字化转型投入成效“RIVER”指数模型,涵盖了社会责任(Responsibility)、创新及竞争力(Innovation)、价值创造(Value)、发展潜力(Edge)、风险和安全(Risk)五大领域,以价值成效为导向,衡量银行数字化转型成效,展现银行数字化转型价值,为数字化转型投入提供决策支撑、绩效评价、方向把控。
栗蔚表示,“RIVER”指数模型以定量化的评价方法来描述银行数字化转型成效,将能够实现银行与公众、股东、监管机构在数字化转型收益方面的信息一致性,实现银行内部 IT、业务、财务、内审等多部门对IT投入和评价认知的一致性。
高峰认为,数字化转型关键在于顶层设计,数字化转型投入评价不仅包括科技创新,还可以按业务部门、按照某项业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等多视角进行评估,投入结构分析是评价体系的关键。此外,高峰强调,对于开展数字化转型投入评价体系中的有效性数据采样、场景使用、指数结果发布等关键环节,要确保严格遵守《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坚持科技伦理、守正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