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程数字化力度加强

□记者 苏洁

7月28日,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2021“光大杯”第五届中关村“番钛客”金融科技国际创新大赛启动仪式上,2021中国金融科技竞争力100强榜单和《2021金融科技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同步发布。

《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底层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更加成熟,带动数字货币、数字银行等领域快速发展。中国金融科技在市场规模、融资金额、企业发展等方面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在推进数字货币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国际金融科技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较好。金融科技企业数量、融资规模和交易量都有一定提升。金融科技领域投融资趋于理性,北美洲依然是融资最高的地区。各国进一步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机制和相关政策,创新监管工具,严格监管与鼓励政策并行,引导金融科技企业良性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底层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更加成熟,带动数字货币、数字银行等领域快速发展。英国、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日本等重点国家或地区金融科技发展各有所长,整体稳步推进,依然发挥着示范作用。

我国金融科技增长趋于稳定。在市场规模、融资金额、企业发展等方面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在推进数字货币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金融科技企业加快发展,上市企业增多。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金融科技发展位居国内前列,依然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

从榜单企业细分领域来看,百强企业中业务类企业43家,涉足领域最多的是软件/系统服务、第三方支付、保险科技等,可见,业态创新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百强企业中技术类企业40家,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最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模式已经逐渐成熟。综合类企业数量较去年有较大提升,从7家上升到17家。在金融科技发展新阶段,业务+技术深度融合创新是金融科技企业未来发展之道。

《报告》还指出,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体系逐渐形成。在“3060”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态势更加明朗。未来,金融科技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金融效率,强化赋能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形成金融、科技和绿色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场景融合探索进一步扩大,ABCD(人工智能、大数据、与计算、区块链)技术会更广泛地应用于绿色项目投融资、绿色贷款等方面。

金融机构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力度加强。上市银行增加金融科技投入,并加强金融科技战略制定。随着“无接触”金融服务的普及,以数字化、智能化方式提供金融服务倒逼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加快信息化建设与技术力量投入,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价值链逐渐由重视前端应用向前、中、后端并重发展,数字化转型势不可挡。

人工智能对全流程智能化、便捷化服务的作用日益凸显。以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为代表的常用型技术,以自监督学习和自动因子、小数据和隐私计算为代表的探索中技术,以及数字化信息建设、数字化购买渠道、数字化支付平台和数字化网络生态,共同加快金融信息和金融数据的流动速率,不仅强化前端和后端的产品和系统,更加快全流程智能化、便捷化服务的步伐。

云安全、云边协同对数字金融发展影响不断加深。随着金融智能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创新带来更多的安全和协同问题。目前,企业上云已经成为发展共识,混合云市场已经进入快速扩张期。在飞速扩展的过程中,云安全、云边协同作为金融企业数字化发展的两大主题,在未来会对数字金融发展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逐步扩展。目前,我国C端、B端、G端数据存在跑马圈地,互相割裂的状态。数字人民币的二元架构体系有利于央行实现穿透式监管并加强宏观经济的调控,打通C/B/G三端即零售端、企业端、政府的多种应用场景。数字人民币作为货币形态的数字化跃迁,使得交易支付数据实现线上化与可视化,随着研发力度的加大与应用场景的扩容,将逐步构筑起数字经济时代坚实的基础设施。

数据隐私保护更加规范。在数字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每天有大量的数据产生和使用,与之相关的数据保护问题逐渐成为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9月1日,《数据安全法》将正式实施。生效之后,《数据安全法》将与《网络安全法》以及正在立法进程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一起,全面构筑中国信息及数据安全领域的法律框架。

全流程数字化力度加强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8-02

□记者 苏洁

7月28日,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2021“光大杯”第五届中关村“番钛客”金融科技国际创新大赛启动仪式上,2021中国金融科技竞争力100强榜单和《2021金融科技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同步发布。

《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底层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更加成熟,带动数字货币、数字银行等领域快速发展。中国金融科技在市场规模、融资金额、企业发展等方面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在推进数字货币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国际金融科技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较好。金融科技企业数量、融资规模和交易量都有一定提升。金融科技领域投融资趋于理性,北美洲依然是融资最高的地区。各国进一步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机制和相关政策,创新监管工具,严格监管与鼓励政策并行,引导金融科技企业良性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底层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更加成熟,带动数字货币、数字银行等领域快速发展。英国、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日本等重点国家或地区金融科技发展各有所长,整体稳步推进,依然发挥着示范作用。

我国金融科技增长趋于稳定。在市场规模、融资金额、企业发展等方面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在推进数字货币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金融科技企业加快发展,上市企业增多。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金融科技发展位居国内前列,依然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

从榜单企业细分领域来看,百强企业中业务类企业43家,涉足领域最多的是软件/系统服务、第三方支付、保险科技等,可见,业态创新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百强企业中技术类企业40家,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最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模式已经逐渐成熟。综合类企业数量较去年有较大提升,从7家上升到17家。在金融科技发展新阶段,业务+技术深度融合创新是金融科技企业未来发展之道。

《报告》还指出,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体系逐渐形成。在“3060”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态势更加明朗。未来,金融科技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金融效率,强化赋能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形成金融、科技和绿色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场景融合探索进一步扩大,ABCD(人工智能、大数据、与计算、区块链)技术会更广泛地应用于绿色项目投融资、绿色贷款等方面。

金融机构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力度加强。上市银行增加金融科技投入,并加强金融科技战略制定。随着“无接触”金融服务的普及,以数字化、智能化方式提供金融服务倒逼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加快信息化建设与技术力量投入,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价值链逐渐由重视前端应用向前、中、后端并重发展,数字化转型势不可挡。

人工智能对全流程智能化、便捷化服务的作用日益凸显。以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为代表的常用型技术,以自监督学习和自动因子、小数据和隐私计算为代表的探索中技术,以及数字化信息建设、数字化购买渠道、数字化支付平台和数字化网络生态,共同加快金融信息和金融数据的流动速率,不仅强化前端和后端的产品和系统,更加快全流程智能化、便捷化服务的步伐。

云安全、云边协同对数字金融发展影响不断加深。随着金融智能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创新带来更多的安全和协同问题。目前,企业上云已经成为发展共识,混合云市场已经进入快速扩张期。在飞速扩展的过程中,云安全、云边协同作为金融企业数字化发展的两大主题,在未来会对数字金融发展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逐步扩展。目前,我国C端、B端、G端数据存在跑马圈地,互相割裂的状态。数字人民币的二元架构体系有利于央行实现穿透式监管并加强宏观经济的调控,打通C/B/G三端即零售端、企业端、政府的多种应用场景。数字人民币作为货币形态的数字化跃迁,使得交易支付数据实现线上化与可视化,随着研发力度的加大与应用场景的扩容,将逐步构筑起数字经济时代坚实的基础设施。

数据隐私保护更加规范。在数字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每天有大量的数据产生和使用,与之相关的数据保护问题逐渐成为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9月1日,《数据安全法》将正式实施。生效之后,《数据安全法》将与《网络安全法》以及正在立法进程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一起,全面构筑中国信息及数据安全领域的法律框架。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