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虚拟货币不具有“货币”地位

发布时间:2021-06-07 08:08:11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廉婧

各国对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性质与风险存在分歧,但共识正在形成。

虚拟货币的性质

从原理上看,比特币实际上是相当于给使用比特币的每个人发了一个“账簿”(基于区块链技术),这个“账簿”上记录着比特币的数量。而比特币的数量实质上代表着一种劳动量,所以比特币可以看成“挖矿”这种劳动的计量单位,使用比特币交易其实就是以这种劳动进行交易。设想中的天秤币(现已更名为Diem)虽然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如锚定一篮子货币、承诺与法定货币挂钩等,但由于其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没有国家信用背书,也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从全球范围看,虚拟货币并不具有官方承认的“货币”地位。

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近一年时间经历几次暴涨暴跌(见图),“狗狗币”一度刷新0.74美元的峰值,与年初相比暴涨158倍。如此不符合常理的背后,主要是虚拟货币是没有实际价值支撑的一种特殊商品,是一种另类投机资产。

国际经验

虚拟货币快速发展,引起各国监管机构的关注与重视,纷纷出台相关监管政策对比特币的发展进行规范,一些国际组织也已着手建立国际关于数字货币的监管协调机制框架。

当然,世界各国对于比特币的态度和措施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和差异。2018年,研究者JanLansky将世界各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态度进行归类,划分为忽视、提醒、引导、禁止等四个级别。

总体而言,多数国家和地区监管当局将虚拟货币定义为虚拟商品、数字资产而非货币,部分国家和地区针对虚拟货币交易出台了相关税收政策,并将虚拟货币逐步纳入到监管体系中,对其采取审慎监管措施。

近期来,继中国之后,欧洲央行副行长金多斯曾在5月19日表示,由于难以识别虚拟货币资产的潜在价值,虚拟货币资产不应被视为真正的投资。随后,挪威央行、加拿大央行均纷纷强调了虚拟货币稳定性存在风险,而韩国央行正在寻求监控通过用户实名银行账户进行虚拟货币交易的权力。即便是在虚拟货币市场繁荣的印度,近期该国央行也非正式敦促银行切断与虚拟货币交易所和交易者的联系。

中国对策

虚拟货币兴起,有现实动因也有理论根源。整治虚拟货币,应首先破除对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信仰”。哈耶克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一书提出“货币非国家化”,主张私人银行取代国家发行货币。他认为货币也是一种商品,能够通过行业竞争达到最优状态,因此货币不应由国家垄断,实现货币的非国家化,允许私人银行自由发行货币,最终构建货币的自由市场。弗里德曼声称:反对自由市场就意味着对自由本身缺乏信仰。托马斯·安德森在《货币无疆》中认为:在一个去中心化、自我管理、非营利性的市场化体系中,货币可以彻底商品化。

虚拟货币的拥护者以此为理论基础,认为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突出优点是“去中心化”,虚拟货币网络依靠特定网络程序就能够实现其生产与交易的全过程,因此不需要国家调控和垄断。这忽略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的根本问题。

首先,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自身不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信任度,而现代信用货币的代表是国家信用。比特币缺乏国家信用支撑,不能作为本位币履行商品交换媒介等货币基本职能。

其次,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上限数量固定,与不断发展的现代经济需求不符合。数量的限制与社会产品的不断增长存在基本矛盾,长此以往或将导致通货紧缩,社会发展停滞,这从本质上与金本位制的退出是一致的。因此,哈耶克等人的“货币非国家化”设想并不具备现实可能性,理论上也存在缺陷,不符合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基本要求。

随着各国不断对虚拟货币释放强监管信号,公众应充分认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本质和风险,经受住诱惑。此外,我国应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共享监管信息,破解虚拟货币跨境监管等方面难题。

(作者系招联金融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虚拟货币不具有“货币”地位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6-07

□廉婧

各国对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性质与风险存在分歧,但共识正在形成。

虚拟货币的性质

从原理上看,比特币实际上是相当于给使用比特币的每个人发了一个“账簿”(基于区块链技术),这个“账簿”上记录着比特币的数量。而比特币的数量实质上代表着一种劳动量,所以比特币可以看成“挖矿”这种劳动的计量单位,使用比特币交易其实就是以这种劳动进行交易。设想中的天秤币(现已更名为Diem)虽然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如锚定一篮子货币、承诺与法定货币挂钩等,但由于其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没有国家信用背书,也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从全球范围看,虚拟货币并不具有官方承认的“货币”地位。

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近一年时间经历几次暴涨暴跌(见图),“狗狗币”一度刷新0.74美元的峰值,与年初相比暴涨158倍。如此不符合常理的背后,主要是虚拟货币是没有实际价值支撑的一种特殊商品,是一种另类投机资产。

国际经验

虚拟货币快速发展,引起各国监管机构的关注与重视,纷纷出台相关监管政策对比特币的发展进行规范,一些国际组织也已着手建立国际关于数字货币的监管协调机制框架。

当然,世界各国对于比特币的态度和措施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和差异。2018年,研究者JanLansky将世界各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态度进行归类,划分为忽视、提醒、引导、禁止等四个级别。

总体而言,多数国家和地区监管当局将虚拟货币定义为虚拟商品、数字资产而非货币,部分国家和地区针对虚拟货币交易出台了相关税收政策,并将虚拟货币逐步纳入到监管体系中,对其采取审慎监管措施。

近期来,继中国之后,欧洲央行副行长金多斯曾在5月19日表示,由于难以识别虚拟货币资产的潜在价值,虚拟货币资产不应被视为真正的投资。随后,挪威央行、加拿大央行均纷纷强调了虚拟货币稳定性存在风险,而韩国央行正在寻求监控通过用户实名银行账户进行虚拟货币交易的权力。即便是在虚拟货币市场繁荣的印度,近期该国央行也非正式敦促银行切断与虚拟货币交易所和交易者的联系。

中国对策

虚拟货币兴起,有现实动因也有理论根源。整治虚拟货币,应首先破除对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信仰”。哈耶克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一书提出“货币非国家化”,主张私人银行取代国家发行货币。他认为货币也是一种商品,能够通过行业竞争达到最优状态,因此货币不应由国家垄断,实现货币的非国家化,允许私人银行自由发行货币,最终构建货币的自由市场。弗里德曼声称:反对自由市场就意味着对自由本身缺乏信仰。托马斯·安德森在《货币无疆》中认为:在一个去中心化、自我管理、非营利性的市场化体系中,货币可以彻底商品化。

虚拟货币的拥护者以此为理论基础,认为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突出优点是“去中心化”,虚拟货币网络依靠特定网络程序就能够实现其生产与交易的全过程,因此不需要国家调控和垄断。这忽略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的根本问题。

首先,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自身不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信任度,而现代信用货币的代表是国家信用。比特币缺乏国家信用支撑,不能作为本位币履行商品交换媒介等货币基本职能。

其次,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上限数量固定,与不断发展的现代经济需求不符合。数量的限制与社会产品的不断增长存在基本矛盾,长此以往或将导致通货紧缩,社会发展停滞,这从本质上与金本位制的退出是一致的。因此,哈耶克等人的“货币非国家化”设想并不具备现实可能性,理论上也存在缺陷,不符合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基本要求。

随着各国不断对虚拟货币释放强监管信号,公众应充分认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本质和风险,经受住诱惑。此外,我国应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共享监管信息,破解虚拟货币跨境监管等方面难题。

(作者系招联金融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