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口号

发布时间:2021-05-26 08:10:28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实习记者 于文哲

险企数字化转型难,是一些险企的共同感受。

为什么会这样?一位安装了车险APP的普通消费者的感受,或许可以说明问题。

这位消费者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自己只有在想购买保险的时候才会打开该APP,“一般情况下,保险不都是有用的时候才用吗?”

记者采访了20、30、40、50岁不同年龄层各3位购买了商业保险的普通消费者,统计发现:在手机上下载了保险类APP的各年龄层分别有1人,下载者打开率也较低,主要是使用APP内优惠券(比如每月一次的洗车券、代驾代年检券)和应用服务(包括咨询客服、查询保单、进行一年一度的续保或年检)时才会打开。在不少险企发力的线上理赔方面,普通消费者还是会选择直接查询纸质保单上的电话理赔,感觉这样更快捷方便。

相比之下,这些普通消费者对银行类APP下载量和使用频次更高。究其原因,有受访者表示:“银行类APP应用场景更多,涉及工资、转账和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对于工具类APP来说,谁掌握了高频应用场景,谁就拥有了客户黏性。”

这样看来,险企数字化转型难,尤其是成果显现难,存在一定程度的客观因素。然而,APP活跃度只是反映数字化转型成果的一项具体指标,从直观感受来看,提起险企的数字化转型应用,非业内人士还是很难说出实例;即使是业内人士,提到哪家保险公司金融科技实力特别强,也会一时语塞。

这主要源于,很多保险公司的数字化转型“雷声大、雨点小”,没有足够躬身实践。任何产出都要靠资本和人才的投入,在资本这方面,行业分化较为明显,以科技为硬实力及核心战略的公司在投入上“不遗余力”,比如众安在线2020年科技研发投入高达9亿元;中国平安过去10年科技投入累计超过1000亿元,未来5年还将继续投入1000亿元。反之,虽然“科技”近年来成为一些大公司年报中的“高频词”,但是科技研发投入数据几乎都未有披露,从逻辑判断,绝大部分中小保险公司更没有余力将有限资金分羹给科技建设。

根据3月2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介绍,2020年,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分别为2078亿元和351亿元,数据反映出两行业之间科技投入对比的悬殊。中国平安平均每年科技投入100亿元,据此可以推断出,保险业科技投入高度集中在龙头企业。人才方面,金融科技人才当前在银行业是“香饽饽”,但是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代理人是为公司创收的主力军,在当下“增员难”的大背景下,“扩充代理人队伍”是比吸收科技人才更重要的事情。

从实际的状况更能看出,险企数字化转型往往停留在口号上,实践中并没有到位。有时候,这种情况可能并非险企本身所愿,而是现实条件不允许。评驾科技董事长李献坤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工作监管办法》落地在即,但是,对于数量众多的个人兼业代理以及小型的代理公司而言,采用完全自建信息化系统的模式并不现实。目前超过九成中介会采取租用第三方SaaS服务,快速解决合规性问题,实现数据化管理能力的提升,此后再根据自身条件逐步自建。

另一方面,很多情况下,这是保险公司自己的选择。相当多的保险公司做不出来数字化成果,是因为本身没有这样的基因,数字化为表,非数字化为里。比如,在内部管理方面,很多公司还是选择较为传统落后的方式,没有去建立数字化的内控系统,更没有通过数据指标去发现公司经营方面的问题。

对此,建议保险公司首先厘清定位,目前到底是否要进行数字化转型,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进行数字化转型;其次,要积极向业内外数字化程度高的公司学习经验。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口号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5-26

□实习记者 于文哲

险企数字化转型难,是一些险企的共同感受。

为什么会这样?一位安装了车险APP的普通消费者的感受,或许可以说明问题。

这位消费者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自己只有在想购买保险的时候才会打开该APP,“一般情况下,保险不都是有用的时候才用吗?”

记者采访了20、30、40、50岁不同年龄层各3位购买了商业保险的普通消费者,统计发现:在手机上下载了保险类APP的各年龄层分别有1人,下载者打开率也较低,主要是使用APP内优惠券(比如每月一次的洗车券、代驾代年检券)和应用服务(包括咨询客服、查询保单、进行一年一度的续保或年检)时才会打开。在不少险企发力的线上理赔方面,普通消费者还是会选择直接查询纸质保单上的电话理赔,感觉这样更快捷方便。

相比之下,这些普通消费者对银行类APP下载量和使用频次更高。究其原因,有受访者表示:“银行类APP应用场景更多,涉及工资、转账和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对于工具类APP来说,谁掌握了高频应用场景,谁就拥有了客户黏性。”

这样看来,险企数字化转型难,尤其是成果显现难,存在一定程度的客观因素。然而,APP活跃度只是反映数字化转型成果的一项具体指标,从直观感受来看,提起险企的数字化转型应用,非业内人士还是很难说出实例;即使是业内人士,提到哪家保险公司金融科技实力特别强,也会一时语塞。

这主要源于,很多保险公司的数字化转型“雷声大、雨点小”,没有足够躬身实践。任何产出都要靠资本和人才的投入,在资本这方面,行业分化较为明显,以科技为硬实力及核心战略的公司在投入上“不遗余力”,比如众安在线2020年科技研发投入高达9亿元;中国平安过去10年科技投入累计超过1000亿元,未来5年还将继续投入1000亿元。反之,虽然“科技”近年来成为一些大公司年报中的“高频词”,但是科技研发投入数据几乎都未有披露,从逻辑判断,绝大部分中小保险公司更没有余力将有限资金分羹给科技建设。

根据3月2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介绍,2020年,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分别为2078亿元和351亿元,数据反映出两行业之间科技投入对比的悬殊。中国平安平均每年科技投入100亿元,据此可以推断出,保险业科技投入高度集中在龙头企业。人才方面,金融科技人才当前在银行业是“香饽饽”,但是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代理人是为公司创收的主力军,在当下“增员难”的大背景下,“扩充代理人队伍”是比吸收科技人才更重要的事情。

从实际的状况更能看出,险企数字化转型往往停留在口号上,实践中并没有到位。有时候,这种情况可能并非险企本身所愿,而是现实条件不允许。评驾科技董事长李献坤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工作监管办法》落地在即,但是,对于数量众多的个人兼业代理以及小型的代理公司而言,采用完全自建信息化系统的模式并不现实。目前超过九成中介会采取租用第三方SaaS服务,快速解决合规性问题,实现数据化管理能力的提升,此后再根据自身条件逐步自建。

另一方面,很多情况下,这是保险公司自己的选择。相当多的保险公司做不出来数字化成果,是因为本身没有这样的基因,数字化为表,非数字化为里。比如,在内部管理方面,很多公司还是选择较为传统落后的方式,没有去建立数字化的内控系统,更没有通过数据指标去发现公司经营方面的问题。

对此,建议保险公司首先厘清定位,目前到底是否要进行数字化转型,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进行数字化转型;其次,要积极向业内外数字化程度高的公司学习经验。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