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银行信用卡遭互联网业务挑战

发布时间:2021-05-10 10:58:06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苏洁

“中国信用卡发展到今天已有30多年,真正的快速发展期是近10年。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信用卡市场也正在从流量的竞争转向新的阶段。近几年,人均持卡量增速急剧下降,总体规模放缓,但在细分的市场里还有可以挖掘的空间。未来信用卡市场,将由跑马圈地粗放式的发展转向更加精细化服务的发展新阶段。”日前,2021易观分析发布的春季报告中对于中国信用卡的数字化发展做出以上总结。

增量放缓

纵观这几年银行机构在烧钱式的发售信用卡,虽大力提升了信用卡的普及,尤其是在超一线城市,人均的持卡不止一张,但卡海战术终有到尽头的时候,整个互联网进入了下半场的存量时代,信用卡业务将面临怎样的状况?从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以及招商、中信、平安、光大、民生、兴业、浦发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数据来看,银行信用卡新增发卡量增速在放缓。

数据统计显示,中国信用卡规模持续增长,国有大行依然占据存量市场霸主地位,四大行信用卡存量规模均超过1亿张。不过,增速回落也同样明显,整体增速回落至10%内,主要12家银行近三年增速持续下滑;近年增长强劲的股份制银行在2019年增速也迅速回落,仅2家保持20%以上;国有行增速表现弱于股份制银行。

与此同时,信用卡使用分布不均衡问题仍很突出。易观分析报告显示:一是区域分布不均衡,一线及以上城市的信用卡服务应用的用户占据60.6%,但二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占比在增长,同比增长约5%;二是服务应用年龄分布年轻化趋势更加明显,35岁以下占比高达71.5%,24岁以下即“Z世代”(1995年到2009年出生的人)占比在不断提升。

即便如此,银行这几年为什么还力推信用卡业务?易观分析金融行业中心高级分析师韦玲艳介绍,信用卡业务是银行里高收益的资产业务,而且又是银行贡献占比不断提升的业务。近年来,银行不断发力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而信用卡又成为推动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抓手。因此,可以看到积极推动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的股份行零售业务的占比表现更突出。

数字化转型加速

近几年信用卡交易规模增长呈现梯队效应。比较典型的如招行以超4万亿元创新高并领先,平安、工行、建行跃入3万亿元梯队,而这些得益于这些银行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在数字化转型中占据先机,数字化运营服务成效渐显。另外,分期业务作为信用卡的重要构成,成为信用卡交易规模及收入增长的重要贡献。工行、农行等银行卡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信用卡分期业务收入增加,中国银行信用卡分期交易规模占其信用卡消费总额18%,信用卡分期交易规模增长达16.7%。

易观分析数据显示,2019年信用卡数字用户活跃规模增长态势明显,股份制银行数字用户活跃规模表现优于国有行,得益于股份行率先发力以信用卡作为零售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从获客、运营到服务,强化在线化、数字化。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其信用卡应用掌上生活APP的用户活跃规模遥遥领先,浦发、光大、民生等银行信用卡APP用户活跃也超越占据用户规模优势的工行和中行。

某银行网点工作人员表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营销和活动全面受阻、停摆,各银行加速推动线上获客模式,线上运营、服务能力升级。另外,新冠肺炎疫情也改变了用户的行为和观念,数字银行、线上服务将进一步深化。

发力智能风控

2019年信用卡新规正式落地实施,对于如何规避信用卡盗刷、逾期还款、透支利息等隐患,新规中给予了很好的诠释。之后,2020年最后一天,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取消了信用卡透支利率的上限和下限,引起广泛关注。

央行的这一新政策也意味着在信用消费领域,信用卡业务和各种互联网消费产品之间的正面对抗将是不可避免的。行业人士指出,信用卡业务面临的挑战也很大。对于银行来说,首要任务是渠道、场景和客户获取等方面的短板,而这些恰恰是互联网巨头的优势,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态,消费场景和流量渠道。

在以上背景下,各银行只有不断加强智能风控。据了解,在2019年四季度银行或地方监管部门强化信用卡新规实施之后,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及不良率较2018年有所下滑;从银行来看,主要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均高于0.98%,其中4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高于2%,这是由于近年来全国性大行快速扩张、大力发卡圈地获客,同时粗放式管理带来的风控压力。

韦玲艳表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信用卡业务面临违约风险严重,风控压力将继续加大。刺激消费政策及加强监管措施,促进了信用卡业务合规健康发展,同时,信用卡创新应用服务也将促进用户消费,刺激产业重振。

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消费信贷参与率仅为13.7%,而与16.2%的需求及美国超60%的参与率等仍有较大差距,意味着消费信贷仍有增长空间。中国消费信贷提供主要以商业银行机构为主,部分消费信贷机构或公司为辅,目前国内消费场景结合紧密的商业性消费信贷的发展仍不足,这或将为信用卡提供可发挥的空间,但需要注意提升智能风控能力、加强风险管理。

当然各家银行发力智能风控也不能是盲目的,对于银行来说如何做好兼顾业务发展和监管需求?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答案是差异化的定价能力。差异化的定价功能可以为许多银行提供便利,使其在拐弯处超越,也将成为未来银行信用卡中心竞争的重点。

从跑马圈地走向精耕细作

数字化能力成为各行着力打造的核心竞争力,科技投入持续加码。数据显示,主要银行的信息科技投入在其营收占比均达到2%以上,招商银行对信息科技投入更是从营收比的1%提升到了3.72%。各银行从科技子公司建立到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及平台打造,升级数字化营销、服务等全流程的数字化能力,助力线上获客、线上交易量、电子渠道对柜台替代率等的持续提升,其中电子渠道对柜台替代率最显著,从银行2019年报披露数据可知,均已达到90%以上,其中民生银行、光大银行最高。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银行线上获客、运营服务将进一步渗透,也将驱动银行加快数字化能力升级。

新一代信息技术已逐渐渗透至信用卡经营的方方面面,从数字技术的研发、数字化能力的打造,到数字化产品、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获客、数字化风控、数字化运营等服务应用,依托场景合作线上、线下的生态圈和服务体系的变革,从产品到服务模式的创新,驱动信用卡业务发展。加之信用卡增量拓展空间持续压缩,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运营难度加大,各家银行拥抱用户思维与移动支付趋势,优化策略调整鼓励线上化,加强与各平台合作,刺激用户线上交易、消费,寻求新增长和增加用户黏性。

“随着新增流量明显放缓,单一联名信用卡拓客、线上引流等模式已不满足当前信用卡发展阶段,精耕细作正成为各家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新方向,围绕存量经营、价值提升的业务智能化、线上化将更进一步深化,推动信用卡业务向跨界场景的多元生态模式发展。”韦玲艳预测。未来,随着5G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更快、更强、更广的网络传输能力将创造新的连接,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和宽度都会被大幅提升。通过技术手段推动金融科技创新,赋能业务流程改造、服务模式革新、监管机制变革等重构业务服务生态,将更进一步的助力信用卡业务不断深化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银行信用卡遭互联网业务挑战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5-10

□记者 苏洁

“中国信用卡发展到今天已有30多年,真正的快速发展期是近10年。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信用卡市场也正在从流量的竞争转向新的阶段。近几年,人均持卡量增速急剧下降,总体规模放缓,但在细分的市场里还有可以挖掘的空间。未来信用卡市场,将由跑马圈地粗放式的发展转向更加精细化服务的发展新阶段。”日前,2021易观分析发布的春季报告中对于中国信用卡的数字化发展做出以上总结。

增量放缓

纵观这几年银行机构在烧钱式的发售信用卡,虽大力提升了信用卡的普及,尤其是在超一线城市,人均的持卡不止一张,但卡海战术终有到尽头的时候,整个互联网进入了下半场的存量时代,信用卡业务将面临怎样的状况?从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以及招商、中信、平安、光大、民生、兴业、浦发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数据来看,银行信用卡新增发卡量增速在放缓。

数据统计显示,中国信用卡规模持续增长,国有大行依然占据存量市场霸主地位,四大行信用卡存量规模均超过1亿张。不过,增速回落也同样明显,整体增速回落至10%内,主要12家银行近三年增速持续下滑;近年增长强劲的股份制银行在2019年增速也迅速回落,仅2家保持20%以上;国有行增速表现弱于股份制银行。

与此同时,信用卡使用分布不均衡问题仍很突出。易观分析报告显示:一是区域分布不均衡,一线及以上城市的信用卡服务应用的用户占据60.6%,但二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占比在增长,同比增长约5%;二是服务应用年龄分布年轻化趋势更加明显,35岁以下占比高达71.5%,24岁以下即“Z世代”(1995年到2009年出生的人)占比在不断提升。

即便如此,银行这几年为什么还力推信用卡业务?易观分析金融行业中心高级分析师韦玲艳介绍,信用卡业务是银行里高收益的资产业务,而且又是银行贡献占比不断提升的业务。近年来,银行不断发力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而信用卡又成为推动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抓手。因此,可以看到积极推动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的股份行零售业务的占比表现更突出。

数字化转型加速

近几年信用卡交易规模增长呈现梯队效应。比较典型的如招行以超4万亿元创新高并领先,平安、工行、建行跃入3万亿元梯队,而这些得益于这些银行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在数字化转型中占据先机,数字化运营服务成效渐显。另外,分期业务作为信用卡的重要构成,成为信用卡交易规模及收入增长的重要贡献。工行、农行等银行卡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信用卡分期业务收入增加,中国银行信用卡分期交易规模占其信用卡消费总额18%,信用卡分期交易规模增长达16.7%。

易观分析数据显示,2019年信用卡数字用户活跃规模增长态势明显,股份制银行数字用户活跃规模表现优于国有行,得益于股份行率先发力以信用卡作为零售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从获客、运营到服务,强化在线化、数字化。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其信用卡应用掌上生活APP的用户活跃规模遥遥领先,浦发、光大、民生等银行信用卡APP用户活跃也超越占据用户规模优势的工行和中行。

某银行网点工作人员表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营销和活动全面受阻、停摆,各银行加速推动线上获客模式,线上运营、服务能力升级。另外,新冠肺炎疫情也改变了用户的行为和观念,数字银行、线上服务将进一步深化。

发力智能风控

2019年信用卡新规正式落地实施,对于如何规避信用卡盗刷、逾期还款、透支利息等隐患,新规中给予了很好的诠释。之后,2020年最后一天,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取消了信用卡透支利率的上限和下限,引起广泛关注。

央行的这一新政策也意味着在信用消费领域,信用卡业务和各种互联网消费产品之间的正面对抗将是不可避免的。行业人士指出,信用卡业务面临的挑战也很大。对于银行来说,首要任务是渠道、场景和客户获取等方面的短板,而这些恰恰是互联网巨头的优势,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态,消费场景和流量渠道。

在以上背景下,各银行只有不断加强智能风控。据了解,在2019年四季度银行或地方监管部门强化信用卡新规实施之后,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及不良率较2018年有所下滑;从银行来看,主要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均高于0.98%,其中4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高于2%,这是由于近年来全国性大行快速扩张、大力发卡圈地获客,同时粗放式管理带来的风控压力。

韦玲艳表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信用卡业务面临违约风险严重,风控压力将继续加大。刺激消费政策及加强监管措施,促进了信用卡业务合规健康发展,同时,信用卡创新应用服务也将促进用户消费,刺激产业重振。

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消费信贷参与率仅为13.7%,而与16.2%的需求及美国超60%的参与率等仍有较大差距,意味着消费信贷仍有增长空间。中国消费信贷提供主要以商业银行机构为主,部分消费信贷机构或公司为辅,目前国内消费场景结合紧密的商业性消费信贷的发展仍不足,这或将为信用卡提供可发挥的空间,但需要注意提升智能风控能力、加强风险管理。

当然各家银行发力智能风控也不能是盲目的,对于银行来说如何做好兼顾业务发展和监管需求?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答案是差异化的定价能力。差异化的定价功能可以为许多银行提供便利,使其在拐弯处超越,也将成为未来银行信用卡中心竞争的重点。

从跑马圈地走向精耕细作

数字化能力成为各行着力打造的核心竞争力,科技投入持续加码。数据显示,主要银行的信息科技投入在其营收占比均达到2%以上,招商银行对信息科技投入更是从营收比的1%提升到了3.72%。各银行从科技子公司建立到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及平台打造,升级数字化营销、服务等全流程的数字化能力,助力线上获客、线上交易量、电子渠道对柜台替代率等的持续提升,其中电子渠道对柜台替代率最显著,从银行2019年报披露数据可知,均已达到90%以上,其中民生银行、光大银行最高。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银行线上获客、运营服务将进一步渗透,也将驱动银行加快数字化能力升级。

新一代信息技术已逐渐渗透至信用卡经营的方方面面,从数字技术的研发、数字化能力的打造,到数字化产品、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获客、数字化风控、数字化运营等服务应用,依托场景合作线上、线下的生态圈和服务体系的变革,从产品到服务模式的创新,驱动信用卡业务发展。加之信用卡增量拓展空间持续压缩,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运营难度加大,各家银行拥抱用户思维与移动支付趋势,优化策略调整鼓励线上化,加强与各平台合作,刺激用户线上交易、消费,寻求新增长和增加用户黏性。

“随着新增流量明显放缓,单一联名信用卡拓客、线上引流等模式已不满足当前信用卡发展阶段,精耕细作正成为各家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新方向,围绕存量经营、价值提升的业务智能化、线上化将更进一步深化,推动信用卡业务向跨界场景的多元生态模式发展。”韦玲艳预测。未来,随着5G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更快、更强、更广的网络传输能力将创造新的连接,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和宽度都会被大幅提升。通过技术手段推动金融科技创新,赋能业务流程改造、服务模式革新、监管机制变革等重构业务服务生态,将更进一步的助力信用卡业务不断深化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