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破除金融科技发展的机制障碍

发布时间:2021-01-20 09:25:43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董希淼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借助金融科技推出“非接触银行”服务,有效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恢复,走过了砥砺前行的不平凡一年。2021年,我国金融科技将步入守正创新、合规发展的重要阶段。新的一年,银行业在金融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金融科技在银行业的应用深度和发展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在《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指引下,2020年,银行业积极应用金融科技推进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设立子公司,加快组织架构迭代升级。各主要商业银行通过内涵式创新推动组织架构迭代,以适应金融科技发展要求。如多家银行设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加快内部组织架构挑战优化。如招商银行将“战略规划与执行部”改为“金融科技办公室”;中国银行实施个人金融业务组织架构改革,组建个人数字金融部。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金融科技科研投入,不断加强优秀人才储备。2019年,四家大型银行科技投入均超过100亿元。从占比看,招商银行2019年科技投入占营收比重达到3.49%,为主要银行中最高。2020年金融科技投入预计将超过上年。同时,各主要银行加强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如交通银行实施“FinTech管培生”计划;建设银行制定“2020年信息科技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开展常态化招聘。

推进“非接触银行”服务,助力疫情防控。疫情发生后,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应用金融科技手段,从支付结算、信贷供给、投资理财等多个方面推出“非接触银行”服务,既降低因人员聚集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又提升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得性,较好地满足了疫情防控和客户服务的双重需要。

深化技术应用,提升产品创新和运营服务效率。2020年,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ABCDT” (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在银行业得到进一步应用。

机遇与挑战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发展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我国金融科技发展仍将处于重大机遇期。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2021年,金融科技发展将被正式写入“十四五”规划。这表明,国家依然鼓励和支持进一步发展金融科技。

2020年11月以来,金融管理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持续地加强和改进对金融科技特别是大型互联网平台的监管。

与此同时,2020年以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加快推进,北京等9个试点地区的70个项目“入箱”,涉及以商业银行为主的60多家金融机构。同时,金融科技监管规则体系陆续完善,金融科技标准体系不断加强。特别是,2020年7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作为互联网贷款的“基本法”,正式确立了互联网贷款的定位和地位,对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2021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好转、国际形势趋于平稳和宏观经济恢复,我国银行业经营状况将得以改善,利润增速将回升到5%—10%左右的正常水平。业绩回升将为银行业持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奠定基础。大中型银行在金融科技发展中已经初步获益,技术投入、人才培养的步伐将加快。中小型银行在“非接触银行”服务中承受了压力,寻求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将大大增强。

当然,2021年银行业发展金融科技也将面临一定挑战:随着法律法规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信息获取等方面对银行业的要求将更加严格,合规成本将更高;随着对大型互联网平台监管加强,部分原来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开展的业务如联合贷款、理财产品等需要进行调整;随着一系列监管制度办法实施,短期内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受到一定冲击。

从竞争到合作

2021年,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将呈现几方面特点。

从移动互联迈向万物互联。5G技术商用正式落地应用,将推动互联网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演进,“人人互通”向“万物互联”转变。5G技术的全时空、全实现、全连接技术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也将推动金融服务场景更加多元化。此外,基于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将迎来创新应用的迸发期,更多智能客服、智能催收、智能投顾等金融场景将结合算法和算力打通生态场景闭环。

从竞争对立走向协同合作。大中型银行纷纷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未来金融科技行业的创新,将从互联网巨头向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转移。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巨头从竞争到合作,从对立走向共赢,在金融科技领域中,跨界合作、共生共赢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发展规划》顶层设计定调使银行业金融科技路径渐趋明朗,让金融回归服务、科技回归技术,最终用科技创新赋能金融创新。

从服务消费者端(C端)到商业端(B端)、C端联动。产业互联网大潮的兴起,金融科技将在赋能C端、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逐步探索对B端的赋能以及BC两端的联动经营。特别是将借助产业互联网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上下游,实现物流、资金流、数据流等的融合统一,进而通过供应链金融触及和服务更多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缓解其缺乏抵质押物、应收账款周期长等难题。

从机构监管到行为监管。金融科技在推动金融创新与变革的同时,金融乱象在金融科技创新的掩盖下野蛮生长,其跨机构、跨市场、跨品种的特点给现有金融监管带来新的挑战。随着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和严监管新常态,金融管理部门既要将技术作为提升监管穿透力和监管智能化的核心手段,发展监管科技(RegTech);又要注重防范科技所带来的风险,提升监管效能。

202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深度应用金融科技,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首先,破除金融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金融科技子公司、直销银行子公司、理财子公司等设立为契机,探索更加市场化的公司治理、薪酬激励等机制。其次,加快修改完善内部规章制度。顺应金融管理部门对互联网贷款、互联网存款、理财产品销售等监管规则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关业务及规则,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金融信息数据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再次,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将科技投入在营业收入的占比、科技人才在全体员工的占比等两项指标,作为衡量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指标,必要时可以写入公司章程。最后,审慎开展与外部机构的深度合作。一方面秉持“开放银行”(Open Banking)理念,开展跨界合作,融入金融生态,一方面要严守底线,防范风险,要学习“打鱼”的本事,提高内生能力。

(作者系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破除金融科技发展的机制障碍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1-20

□董希淼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借助金融科技推出“非接触银行”服务,有效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恢复,走过了砥砺前行的不平凡一年。2021年,我国金融科技将步入守正创新、合规发展的重要阶段。新的一年,银行业在金融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金融科技在银行业的应用深度和发展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在《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指引下,2020年,银行业积极应用金融科技推进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设立子公司,加快组织架构迭代升级。各主要商业银行通过内涵式创新推动组织架构迭代,以适应金融科技发展要求。如多家银行设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加快内部组织架构挑战优化。如招商银行将“战略规划与执行部”改为“金融科技办公室”;中国银行实施个人金融业务组织架构改革,组建个人数字金融部。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金融科技科研投入,不断加强优秀人才储备。2019年,四家大型银行科技投入均超过100亿元。从占比看,招商银行2019年科技投入占营收比重达到3.49%,为主要银行中最高。2020年金融科技投入预计将超过上年。同时,各主要银行加强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如交通银行实施“FinTech管培生”计划;建设银行制定“2020年信息科技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开展常态化招聘。

推进“非接触银行”服务,助力疫情防控。疫情发生后,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应用金融科技手段,从支付结算、信贷供给、投资理财等多个方面推出“非接触银行”服务,既降低因人员聚集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又提升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得性,较好地满足了疫情防控和客户服务的双重需要。

深化技术应用,提升产品创新和运营服务效率。2020年,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ABCDT” (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在银行业得到进一步应用。

机遇与挑战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发展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我国金融科技发展仍将处于重大机遇期。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2021年,金融科技发展将被正式写入“十四五”规划。这表明,国家依然鼓励和支持进一步发展金融科技。

2020年11月以来,金融管理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持续地加强和改进对金融科技特别是大型互联网平台的监管。

与此同时,2020年以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加快推进,北京等9个试点地区的70个项目“入箱”,涉及以商业银行为主的60多家金融机构。同时,金融科技监管规则体系陆续完善,金融科技标准体系不断加强。特别是,2020年7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作为互联网贷款的“基本法”,正式确立了互联网贷款的定位和地位,对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2021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好转、国际形势趋于平稳和宏观经济恢复,我国银行业经营状况将得以改善,利润增速将回升到5%—10%左右的正常水平。业绩回升将为银行业持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奠定基础。大中型银行在金融科技发展中已经初步获益,技术投入、人才培养的步伐将加快。中小型银行在“非接触银行”服务中承受了压力,寻求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将大大增强。

当然,2021年银行业发展金融科技也将面临一定挑战:随着法律法规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信息获取等方面对银行业的要求将更加严格,合规成本将更高;随着对大型互联网平台监管加强,部分原来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开展的业务如联合贷款、理财产品等需要进行调整;随着一系列监管制度办法实施,短期内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受到一定冲击。

从竞争到合作

2021年,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将呈现几方面特点。

从移动互联迈向万物互联。5G技术商用正式落地应用,将推动互联网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演进,“人人互通”向“万物互联”转变。5G技术的全时空、全实现、全连接技术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也将推动金融服务场景更加多元化。此外,基于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将迎来创新应用的迸发期,更多智能客服、智能催收、智能投顾等金融场景将结合算法和算力打通生态场景闭环。

从竞争对立走向协同合作。大中型银行纷纷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未来金融科技行业的创新,将从互联网巨头向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转移。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巨头从竞争到合作,从对立走向共赢,在金融科技领域中,跨界合作、共生共赢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发展规划》顶层设计定调使银行业金融科技路径渐趋明朗,让金融回归服务、科技回归技术,最终用科技创新赋能金融创新。

从服务消费者端(C端)到商业端(B端)、C端联动。产业互联网大潮的兴起,金融科技将在赋能C端、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逐步探索对B端的赋能以及BC两端的联动经营。特别是将借助产业互联网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上下游,实现物流、资金流、数据流等的融合统一,进而通过供应链金融触及和服务更多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缓解其缺乏抵质押物、应收账款周期长等难题。

从机构监管到行为监管。金融科技在推动金融创新与变革的同时,金融乱象在金融科技创新的掩盖下野蛮生长,其跨机构、跨市场、跨品种的特点给现有金融监管带来新的挑战。随着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和严监管新常态,金融管理部门既要将技术作为提升监管穿透力和监管智能化的核心手段,发展监管科技(RegTech);又要注重防范科技所带来的风险,提升监管效能。

202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深度应用金融科技,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首先,破除金融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金融科技子公司、直销银行子公司、理财子公司等设立为契机,探索更加市场化的公司治理、薪酬激励等机制。其次,加快修改完善内部规章制度。顺应金融管理部门对互联网贷款、互联网存款、理财产品销售等监管规则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关业务及规则,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金融信息数据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再次,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将科技投入在营业收入的占比、科技人才在全体员工的占比等两项指标,作为衡量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指标,必要时可以写入公司章程。最后,审慎开展与外部机构的深度合作。一方面秉持“开放银行”(Open Banking)理念,开展跨界合作,融入金融生态,一方面要严守底线,防范风险,要学习“打鱼”的本事,提高内生能力。

(作者系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