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金融保险业怎么理解科技赋能

发布时间:2020-02-26 09:59:18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王朝晖

金融保险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科技的应用,金融行业通过科技进步,科技为金融行业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说,金融科技或保险科技并不算是新鲜事物。但事实上,金融科技(FinTech)或保险科技(InsurTech)这两个名词是近几年才被广泛使用的,通常是指信息技术对金融保险业的支持或两者的融合。

王梓/制图

伴随这些热门词汇的流行,科技赋能金融保险业的趋势日益受到关注,也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成效。金融机构对接场景化、规模化、个性化的金融消费需求,以互联网为基础架构,纷纷布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平台和区块链等技术提供支持的产品,逐渐将这些新科技应用于各业务流程和服务环节,努力实现经营管理过程的智能化。从全球金融行业发展态势来看,一个新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正在形成中,各类金融机构与新兴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等纷纷利用金融科技的发展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发掘本行业的潜力。

近期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各类金融机构更是加快了线上办公平台和服务平台开发和落地的步伐。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赋能时代的加速来临使得金融保险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互联网业务风险管理总体较为薄弱

金融机构对互联网金融客户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手段较为单一,经营管理方面仍存在风险敞口,这一问题在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领域尤为显著。

近几年来,互联网健康险产品发展迅速、竞争激烈,为尽可能争取更多客户,互联网健康险经营机构大多以投保快捷、保费低廉的产品为卖点,互联网渠道的健康保险产品如短期防癌险、重疾险和百万医疗险等,多为保费低廉、核保宽松且等待期较短的产品,在客户投保时,第三方平台甚至保险公司自营的官网平台缺少防范逆选择的有效措施,仅依靠客户告知作为投保风险的主要筛选手段。加之目前保险行业缺乏对客户风险识别的大数据支持,造成互联网人身保险前端风险控制不足,保险公司因此面临较大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风险,一旦发生较大范围的保险欺诈事件,将会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甚至对整个行业造成损失。

市场竞争加剧 产品同质化

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中介平台、科技企业的跨界联合与竞争同步发展,各类投资理财与保险产品的品种不断增加,创新速度与力度也令人刮目相看。同时,激烈的竞争也使得消费者能够以更高的利率获得投资回报、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高的保险保障额度。

表面来看似乎已经实现了商家与客户的“双赢”,但透过现象就会发现,传统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产品同质化及价格战现象在互联网金融及保险领域同样存在,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有可能损害金融机构的偿付能力,甚至带来系统性风险。

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

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建设,保障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客户信息安全是科技赋能时代对金融保险业的基本要求。银行、保险公司、投资机构等金融机构拥有大量详细完备的个人、企业信息以及业务单证的影像件等重要资料,常被不法分子觊觎。各类金融机构基于自身资金实力及业务规模的不同,在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方面的技术、资金投入力度也各不相同,致使目前各类金融机构对信息安全的保护程度也有强有弱,由于互联网金融特有的开放性特征,一旦基于云端存储的数据资料信息大量泄露或被盗用,造成的损失将可能难以估量。

因此,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防止信息被滥用、盗用的需求日益受到各方重视,这也是各类金融保险机构、科技企业以及相关行业、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前提。

信息共享与信息保护需进一步探索

在科技赋能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与科技服务企业、互联网平台以及其他业务往来单位的互动甚至融合日益深化,而金融科技的应用离不开基础数据的支持。随着消费者对各类投资理财及保险产品认知的深化,要想开发出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又适合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产品,就需要对互联网客户的财务状况、健康状况、消费行为等进行深入分析,但囿于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公民个人隐私的保护,金融行业至今尚缺乏统一的数据交流共享平台,仅仅靠单个银行、保险公司或其他类金融机构自身的数据量远远满足不了科技应用落地的需求。

可见,一方面信息共享成为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充分保护信息安全及客户隐私也是基本要求,如何保持两者的平衡,在充分保护客户隐私及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合理合规获取相关且可靠的数据是金融科技运用深化过程中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寻求两者平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而且依然需要依靠科技赋能。

技术创新仍需加码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应用范围正逐渐扩展到金融机构的各个经营管理环节,但仍存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金融科技的应用仍然主要集中在技术门槛和附加值较低的运营管理和销售管理等初级环节,在客户需求深度分析、产品研发与定价、综合风险管理等对于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领域有待进一步深化。

金融科技的深入发展有助于发掘金融行业的发展潜力,激发金融机构的发展活力,但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本身带来了对传统经营管理理念的改变甚至颠覆,这对金融保险业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监管机构应密切关注新兴行业动态,在积极防范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的同时,对新生事物应有适当的宽容,探索监管容错机制,并及时评估现有法律法规制度,开展持续性的跟踪监管。

当然,各类金融保险机构面对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也在不断发现问题并逐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也相信,科技赋能金融,未来潜力无限,金融产品消费者和各类金融保险机构以及相关科技企业都将是获益者。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金融保险业怎么理解科技赋能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2-26

□王朝晖

金融保险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科技的应用,金融行业通过科技进步,科技为金融行业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说,金融科技或保险科技并不算是新鲜事物。但事实上,金融科技(FinTech)或保险科技(InsurTech)这两个名词是近几年才被广泛使用的,通常是指信息技术对金融保险业的支持或两者的融合。

王梓/制图

伴随这些热门词汇的流行,科技赋能金融保险业的趋势日益受到关注,也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成效。金融机构对接场景化、规模化、个性化的金融消费需求,以互联网为基础架构,纷纷布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平台和区块链等技术提供支持的产品,逐渐将这些新科技应用于各业务流程和服务环节,努力实现经营管理过程的智能化。从全球金融行业发展态势来看,一个新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正在形成中,各类金融机构与新兴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等纷纷利用金融科技的发展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发掘本行业的潜力。

近期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各类金融机构更是加快了线上办公平台和服务平台开发和落地的步伐。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赋能时代的加速来临使得金融保险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互联网业务风险管理总体较为薄弱

金融机构对互联网金融客户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手段较为单一,经营管理方面仍存在风险敞口,这一问题在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领域尤为显著。

近几年来,互联网健康险产品发展迅速、竞争激烈,为尽可能争取更多客户,互联网健康险经营机构大多以投保快捷、保费低廉的产品为卖点,互联网渠道的健康保险产品如短期防癌险、重疾险和百万医疗险等,多为保费低廉、核保宽松且等待期较短的产品,在客户投保时,第三方平台甚至保险公司自营的官网平台缺少防范逆选择的有效措施,仅依靠客户告知作为投保风险的主要筛选手段。加之目前保险行业缺乏对客户风险识别的大数据支持,造成互联网人身保险前端风险控制不足,保险公司因此面临较大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风险,一旦发生较大范围的保险欺诈事件,将会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甚至对整个行业造成损失。

市场竞争加剧 产品同质化

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中介平台、科技企业的跨界联合与竞争同步发展,各类投资理财与保险产品的品种不断增加,创新速度与力度也令人刮目相看。同时,激烈的竞争也使得消费者能够以更高的利率获得投资回报、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高的保险保障额度。

表面来看似乎已经实现了商家与客户的“双赢”,但透过现象就会发现,传统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产品同质化及价格战现象在互联网金融及保险领域同样存在,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有可能损害金融机构的偿付能力,甚至带来系统性风险。

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

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建设,保障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客户信息安全是科技赋能时代对金融保险业的基本要求。银行、保险公司、投资机构等金融机构拥有大量详细完备的个人、企业信息以及业务单证的影像件等重要资料,常被不法分子觊觎。各类金融机构基于自身资金实力及业务规模的不同,在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方面的技术、资金投入力度也各不相同,致使目前各类金融机构对信息安全的保护程度也有强有弱,由于互联网金融特有的开放性特征,一旦基于云端存储的数据资料信息大量泄露或被盗用,造成的损失将可能难以估量。

因此,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防止信息被滥用、盗用的需求日益受到各方重视,这也是各类金融保险机构、科技企业以及相关行业、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前提。

信息共享与信息保护需进一步探索

在科技赋能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与科技服务企业、互联网平台以及其他业务往来单位的互动甚至融合日益深化,而金融科技的应用离不开基础数据的支持。随着消费者对各类投资理财及保险产品认知的深化,要想开发出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又适合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产品,就需要对互联网客户的财务状况、健康状况、消费行为等进行深入分析,但囿于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公民个人隐私的保护,金融行业至今尚缺乏统一的数据交流共享平台,仅仅靠单个银行、保险公司或其他类金融机构自身的数据量远远满足不了科技应用落地的需求。

可见,一方面信息共享成为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充分保护信息安全及客户隐私也是基本要求,如何保持两者的平衡,在充分保护客户隐私及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合理合规获取相关且可靠的数据是金融科技运用深化过程中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寻求两者平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而且依然需要依靠科技赋能。

技术创新仍需加码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应用范围正逐渐扩展到金融机构的各个经营管理环节,但仍存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金融科技的应用仍然主要集中在技术门槛和附加值较低的运营管理和销售管理等初级环节,在客户需求深度分析、产品研发与定价、综合风险管理等对于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领域有待进一步深化。

金融科技的深入发展有助于发掘金融行业的发展潜力,激发金融机构的发展活力,但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本身带来了对传统经营管理理念的改变甚至颠覆,这对金融保险业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监管机构应密切关注新兴行业动态,在积极防范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的同时,对新生事物应有适当的宽容,探索监管容错机制,并及时评估现有法律法规制度,开展持续性的跟踪监管。

当然,各类金融保险机构面对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也在不断发现问题并逐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也相信,科技赋能金融,未来潜力无限,金融产品消费者和各类金融保险机构以及相关科技企业都将是获益者。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