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构建创新者的磁力场——专访中国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

发布时间:2019-12-23 09:46:35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赵辉

荒无人烟的西藏无人区,当顾越驾驶着牧马人车奔驰在原野上时,一股激情在体内流淌。“感到自己在探索一个未知的地带,这时你要有挑战自我,战胜自然的勇气和信心。”

中国太保产险董事长 顾越

你很难将眼前这位斯文儒雅的中国太保产险董事长,与牧马人车、探险、狂奔等元素联系到一起,但这却已经融化到他的血液中。“它的背后是一种活力,一种激情,来自于你对未知世界的追求和向往。创新也何尝不是如此?”

创新者之心

“顾董是一个拥抱明天的人,他对市场趋势有着敏锐的捕捉能力,永远在思考下一步,他始终将创新放到战略高度。”中国太保产险一位高管如此形容顾越。

“没有人会等你,唯有创新,创新是新的动能,是超越自己的唯一途径。”在中国太保产险第一次创新大会上,顾越说。作为中国太保产险的掌门人,顾越是创新的坚定倡导者。在他的领导下,从2016年到2019年,太保产险打造一套完整的创新体系,贯穿保险价值链,已经有几十种服务、产品、模式创新脱胎于太平洋产险的创新体系。

今年6月,其团车业务风险管控项目太好保,获得深圳市政府主办的金融创新奖最高奖项。10月,凭借“防贫保”项目,获得“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全国脱贫攻坚奖创办4年来,中国太保产险是唯一获奖的保险企业。

创新的原点

“只有创新才能解决我们这种大企业的顽疾,实现新的发展动能转换。它是走出目前同质化市场竞争,寻找未来增长引擎的唯一出路。”面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顾越目光炯炯。

2018年,中国太保产险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178.08亿元,同比增长12.6%;综合成本率98.4%,较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比顾越接手中国太保产险时103.8%,整整下降了5.4个百分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发展新动能实现了转换,2019年1-9月,非车及农险等新市场新业务增量占比达69.2%,其中,农险、责任险及个人非车业务分别增长38.3%、21.8%、65.2%,形成了新的增长引擎。

“在车险市场低迷,传统财险市场增长乏力的今天,太保产险在新兴保险市场,找到自己的突破之路,其创新发展战略功不可没。”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说。

“当前的严峻形势,是我们强化创新突破,实现供给侧改革的最好时期,传统的业务、传统的方式已经很难适应了,所以在产品服务供给方面应该进行创新。”在2019年公司年中工作会议上,顾越讲到。

“今天我们进入到一个非常严峻的时期,升级换代势在必行。从供给端看,市场上资本过剩,传统领域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业务主体生存压力加剧;从需求端看,保险需求增长点已经从传统领域向责任险、保证保险、健康险等新兴市场转移,客户群体也从个人客户、企业客户向政府客户扩展,大量服务实体经济,国家战略的保险需求涌现。”

“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带来能力结构变革的需求。我们缺少围绕更多元化保险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要打造它们,唯有创新。而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则从底层重塑保险价值链,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新大有可为。”顾越说。

打造创新体系

近几年,从文化,到制度,到生态,到组织,中国太保产险开始打造一套推动创新的体系。

激活创新文化

在中国太保产险的第一次创新大会上,顾越鼓励“全员创新,共同创新”。在顾越看来,创新的关键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文化的塑造。“这是创新的土壤,创新的能量场,有了这些,制度和组织的转变水到渠成,否则我们可能会将创新扼杀在摇篮中。”顾越说。

让顾越体会特别深刻的是“防贫保”产品的开发过程。2017年,在河北魏县的行业座谈会上,县政府提到自身在扶贫方面的痛点:难以解决边脱贫、边返贫的问题。中国太保产险当地的员工捕捉到这个信息后,通过内部研讨,找到了通过保险机制解决这个问题的路径。于是,中国太保产险迅速成立从总到分四级机构专业人员组成的专项团队,立足“未贫先防”和“扶防结合”要求,探索保险服务扶贫的机制与模式创新,首创全国首款防贫保险产品“防贫保”。“防贫保”聚焦因病、因学、因灾等三个返贫致贫关键因素,为触碰到防贫红线的群众第一时间提供防贫保险金,有效实现了“未贫先防”,开创了保险扶贫新模式。

“这说明,一旦有了创新意识和文化,形成风气,会为创新开辟一条广阔的创新发展道路。”顾越说。

如何打造创新文化?顾越将抓手放到了创新学院和创新大会这两个机制之上。2017 年 7 月 28 日,中国太保产险创新学院成立。截至 2018 年底,产险公司在全国重点的分公司或区域,成立了十家创新分院,辐射范围覆盖全国。每年创新学院都会从分支机构选拔一批学员,目前共选拔近300名学员。“让有智慧、有想法、有能力的员工到这个平台上进行创新,同时依托这个平台发现一些创新的人才。其根本目的就是从基层开始,将创新活力激发出来,在全员中形成一种创新的氛围。”顾越说。

“在传统企业中,有创新想法的人往往被视为异类,很容易被传统的文化扼杀,最终成为传统的人。创新学院就

是给这样一群所谓的‘异类’年轻人,相互认同和学习的圈子。这些人在一起交流,就创造了一个摆脱地球‘万有引力’的‘太空实验室’,放飞思想,脑洞大开,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一位创新学院的负责人说。

一旦学员有了创新的想法,就会在公司层面的支持下寻求落地,形成创新产品、模式和服务。“就在他的心中播下创新的种子,即使当时条件无法实现,以后也会寻找机会实现。”这位负责人说。

“希望通过几年的培育,我们的创新学员遍布在公司的每一个岗位上,并带动整体创新氛围,形成星火燎原的气势。”顾越充满信心地说。

除此之外,创新大会也是打造创新文化的一种手段。从2017年开始,中国太保产险连续举办了三届创新大会。每次大会,包括顾越在内的公司经营团队以及创新学院学员代表、部分员工代表,全国各分公司总经理都参加大会。大会集成了创新成果展示、竞赛、评选等环节,“太保公社”、“太睿保”等一大批创新成果在大会上脱颖而出。

建立创新机制

“如果没有很好的一种制度性的安排,即使你要创新,也有可能得不到发扬光大。尤其传统保险企业在转型中,最大的难点是固有机制的调整,这种机制不突破,转型很难成功。”作为一名创新领导者,顾越将创新机制的打造视为关键所在。

顾越将创新机制的重点放到了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上。“2015年时,我最大的难点就是缺人,缺有头脑、有创新精神、勇于担当的人,在传统的制度环境中,这样的人很难脱颖而出。”顾越对此有切肤之痛。

2015年,中国太保产险首度实施见习总监制,选拔能力和技术突出的年轻员工,给予其相应的管理岗位,让他们尝试融入管理角色,从专业性人才快速成长为综合型、全面型的领导型人才。见习期满后,如果各方评价满意,则可以正式担任相应的领导职位。从实施效果来看,这些高潜人才通过层层选拔、又有见习工作经历,在全局思维、专业积累、领导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成长。尝到甜头后,随后又推出了优才计划,旨在培养各个领域的高端专业人才。

增量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存量优化问题。“对于我们这样体量的传统国企,转型就相当于大船掉头,弄不好就翻船。”顾越深有危机感。如何实现存量优化调整目标,既发挥老同志积极性,充分肯定既往的劳动成果,又适时腾挪空间给优秀年轻干部更大发挥空间,是顾越深思熟虑最多的一个课题,经反复研究,采用了“一转二退”的平稳过渡方式,有转有退,实现了空间转换,圆满解决了这个棘手问题。顾越所提出的“改革无情,操作有情”,在这个政策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存量、增量问题都解决了,中国太保产险的员工队伍开始逐渐地向创新化、年轻化转变。顾越自豪地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目前年轻干部的比例相当高,一大批70后、80后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基本实现了新老交替。

构建创新生态圈

“企业创新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所以企业必须积极参与到这个生态圈的打造中。”顾越说。

顾越特别强调风险防控生态圈的打造。“保险服务的最高标准应该是防止风险,而不是简单的风险补偿。”他提到了团车业务风险管控项目“太好保”的例子。在这个项目中,深圳分公司运用生物科技、图像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依托三路摄像头风控设备,打造“太好保”智能化监控平台。风控设备可智能抓取司机不安全驾驶行为,后台及时预警、实时干预,大幅度降低了风险发生,为企业、社会及驾驶员本人家庭,营造了安全、和谐的氛围。

从深圳试点情况来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安装设备的车辆出险率、人伤死亡率等指标直线下降,达30-50%,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它打造了一个风险防控生态圈,帮助司机、货车驾驶员及运输企业减少事故风险和损失,并助力政府创新了营运货车的管理模式,保险公司自身也减少赔付率,最终形成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圈模式。目前,“太好保”模式得到了很多省、市交通委的认同,并在全国推广。

组织变革,为创新提供保障

“任何新技术和新模式没有创新的组织体系保障,都是必死无疑。”顾越说。在打造创新体系过程中,中国太保产险也相应地进行了组织变革,目前正在长三角地区尝试着改变传统基于产品和渠道的组织结构,按照个人客户和法人客户维度重组。“这样就能够顺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围绕生命周期经营客户,以多种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综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更快地贴近市场,让客户的需求成为创新的根本动力。”顾越说。

创新者三要素

总结中国太保产险的创新之旅,顾越提出三点:判断、意志力、策略。首先判断要准确,要有前瞻性。今天,曾在两年前被顾越看好的汽车里程保险已经在香港试水。近日,中国太保产险与全球区块链保险联盟B3i Services AG(简称B3i)成功完成一款巨灾超赔再保险产品的上线测试,并将在年底应用于再保合约续转,中国太保产险将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国际再保区块链商业化运用的保险公司。“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思考我们下一步怎么走。”

第二要有意志力。“很多东西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中间有很多曲折,没有意志力,很难坚持。”一位高管清晰地记得,在2015年,公司的农险业务几乎是空白,而顾越任职的四年里,持续以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作为突破口,做创新型农险。其中,融合空间遥感、地理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最新科技的e农险已迭代了五个版本。2018年,太平洋产险农业保险业务收入42.43亿元,同比增长54.9%,市场地位从几乎空白上升至行业第三位,农险已成为中国太保产险未来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

第三要有策略。“没有良好的策略,跟着人家屁股走不行。你要做到快速且有效,而且能取得胜利,鼓舞起这个团队的士气。”顾越在创新过程中,非常注重解决一线的痛点。“我非常在乎一线的评价,他们是生产力的源泉,代表着公司的生命力,如果你有这种源泉的支持,就可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了。”他说。

“在这个大变革时代,没有人会等你,唯有创新。”顾越坚定地说。

 


构建创新者的磁力场——专访中国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19-12-23

□记者 赵辉

荒无人烟的西藏无人区,当顾越驾驶着牧马人车奔驰在原野上时,一股激情在体内流淌。“感到自己在探索一个未知的地带,这时你要有挑战自我,战胜自然的勇气和信心。”

中国太保产险董事长 顾越

你很难将眼前这位斯文儒雅的中国太保产险董事长,与牧马人车、探险、狂奔等元素联系到一起,但这却已经融化到他的血液中。“它的背后是一种活力,一种激情,来自于你对未知世界的追求和向往。创新也何尝不是如此?”

创新者之心

“顾董是一个拥抱明天的人,他对市场趋势有着敏锐的捕捉能力,永远在思考下一步,他始终将创新放到战略高度。”中国太保产险一位高管如此形容顾越。

“没有人会等你,唯有创新,创新是新的动能,是超越自己的唯一途径。”在中国太保产险第一次创新大会上,顾越说。作为中国太保产险的掌门人,顾越是创新的坚定倡导者。在他的领导下,从2016年到2019年,太保产险打造一套完整的创新体系,贯穿保险价值链,已经有几十种服务、产品、模式创新脱胎于太平洋产险的创新体系。

今年6月,其团车业务风险管控项目太好保,获得深圳市政府主办的金融创新奖最高奖项。10月,凭借“防贫保”项目,获得“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全国脱贫攻坚奖创办4年来,中国太保产险是唯一获奖的保险企业。

创新的原点

“只有创新才能解决我们这种大企业的顽疾,实现新的发展动能转换。它是走出目前同质化市场竞争,寻找未来增长引擎的唯一出路。”面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顾越目光炯炯。

2018年,中国太保产险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178.08亿元,同比增长12.6%;综合成本率98.4%,较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比顾越接手中国太保产险时103.8%,整整下降了5.4个百分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发展新动能实现了转换,2019年1-9月,非车及农险等新市场新业务增量占比达69.2%,其中,农险、责任险及个人非车业务分别增长38.3%、21.8%、65.2%,形成了新的增长引擎。

“在车险市场低迷,传统财险市场增长乏力的今天,太保产险在新兴保险市场,找到自己的突破之路,其创新发展战略功不可没。”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说。

“当前的严峻形势,是我们强化创新突破,实现供给侧改革的最好时期,传统的业务、传统的方式已经很难适应了,所以在产品服务供给方面应该进行创新。”在2019年公司年中工作会议上,顾越讲到。

“今天我们进入到一个非常严峻的时期,升级换代势在必行。从供给端看,市场上资本过剩,传统领域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业务主体生存压力加剧;从需求端看,保险需求增长点已经从传统领域向责任险、保证保险、健康险等新兴市场转移,客户群体也从个人客户、企业客户向政府客户扩展,大量服务实体经济,国家战略的保险需求涌现。”

“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带来能力结构变革的需求。我们缺少围绕更多元化保险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要打造它们,唯有创新。而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则从底层重塑保险价值链,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新大有可为。”顾越说。

打造创新体系

近几年,从文化,到制度,到生态,到组织,中国太保产险开始打造一套推动创新的体系。

激活创新文化

在中国太保产险的第一次创新大会上,顾越鼓励“全员创新,共同创新”。在顾越看来,创新的关键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文化的塑造。“这是创新的土壤,创新的能量场,有了这些,制度和组织的转变水到渠成,否则我们可能会将创新扼杀在摇篮中。”顾越说。

让顾越体会特别深刻的是“防贫保”产品的开发过程。2017年,在河北魏县的行业座谈会上,县政府提到自身在扶贫方面的痛点:难以解决边脱贫、边返贫的问题。中国太保产险当地的员工捕捉到这个信息后,通过内部研讨,找到了通过保险机制解决这个问题的路径。于是,中国太保产险迅速成立从总到分四级机构专业人员组成的专项团队,立足“未贫先防”和“扶防结合”要求,探索保险服务扶贫的机制与模式创新,首创全国首款防贫保险产品“防贫保”。“防贫保”聚焦因病、因学、因灾等三个返贫致贫关键因素,为触碰到防贫红线的群众第一时间提供防贫保险金,有效实现了“未贫先防”,开创了保险扶贫新模式。

“这说明,一旦有了创新意识和文化,形成风气,会为创新开辟一条广阔的创新发展道路。”顾越说。

如何打造创新文化?顾越将抓手放到了创新学院和创新大会这两个机制之上。2017 年 7 月 28 日,中国太保产险创新学院成立。截至 2018 年底,产险公司在全国重点的分公司或区域,成立了十家创新分院,辐射范围覆盖全国。每年创新学院都会从分支机构选拔一批学员,目前共选拔近300名学员。“让有智慧、有想法、有能力的员工到这个平台上进行创新,同时依托这个平台发现一些创新的人才。其根本目的就是从基层开始,将创新活力激发出来,在全员中形成一种创新的氛围。”顾越说。

“在传统企业中,有创新想法的人往往被视为异类,很容易被传统的文化扼杀,最终成为传统的人。创新学院就

是给这样一群所谓的‘异类’年轻人,相互认同和学习的圈子。这些人在一起交流,就创造了一个摆脱地球‘万有引力’的‘太空实验室’,放飞思想,脑洞大开,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一位创新学院的负责人说。

一旦学员有了创新的想法,就会在公司层面的支持下寻求落地,形成创新产品、模式和服务。“就在他的心中播下创新的种子,即使当时条件无法实现,以后也会寻找机会实现。”这位负责人说。

“希望通过几年的培育,我们的创新学员遍布在公司的每一个岗位上,并带动整体创新氛围,形成星火燎原的气势。”顾越充满信心地说。

除此之外,创新大会也是打造创新文化的一种手段。从2017年开始,中国太保产险连续举办了三届创新大会。每次大会,包括顾越在内的公司经营团队以及创新学院学员代表、部分员工代表,全国各分公司总经理都参加大会。大会集成了创新成果展示、竞赛、评选等环节,“太保公社”、“太睿保”等一大批创新成果在大会上脱颖而出。

建立创新机制

“如果没有很好的一种制度性的安排,即使你要创新,也有可能得不到发扬光大。尤其传统保险企业在转型中,最大的难点是固有机制的调整,这种机制不突破,转型很难成功。”作为一名创新领导者,顾越将创新机制的打造视为关键所在。

顾越将创新机制的重点放到了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上。“2015年时,我最大的难点就是缺人,缺有头脑、有创新精神、勇于担当的人,在传统的制度环境中,这样的人很难脱颖而出。”顾越对此有切肤之痛。

2015年,中国太保产险首度实施见习总监制,选拔能力和技术突出的年轻员工,给予其相应的管理岗位,让他们尝试融入管理角色,从专业性人才快速成长为综合型、全面型的领导型人才。见习期满后,如果各方评价满意,则可以正式担任相应的领导职位。从实施效果来看,这些高潜人才通过层层选拔、又有见习工作经历,在全局思维、专业积累、领导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成长。尝到甜头后,随后又推出了优才计划,旨在培养各个领域的高端专业人才。

增量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存量优化问题。“对于我们这样体量的传统国企,转型就相当于大船掉头,弄不好就翻船。”顾越深有危机感。如何实现存量优化调整目标,既发挥老同志积极性,充分肯定既往的劳动成果,又适时腾挪空间给优秀年轻干部更大发挥空间,是顾越深思熟虑最多的一个课题,经反复研究,采用了“一转二退”的平稳过渡方式,有转有退,实现了空间转换,圆满解决了这个棘手问题。顾越所提出的“改革无情,操作有情”,在这个政策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存量、增量问题都解决了,中国太保产险的员工队伍开始逐渐地向创新化、年轻化转变。顾越自豪地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目前年轻干部的比例相当高,一大批70后、80后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基本实现了新老交替。

构建创新生态圈

“企业创新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所以企业必须积极参与到这个生态圈的打造中。”顾越说。

顾越特别强调风险防控生态圈的打造。“保险服务的最高标准应该是防止风险,而不是简单的风险补偿。”他提到了团车业务风险管控项目“太好保”的例子。在这个项目中,深圳分公司运用生物科技、图像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依托三路摄像头风控设备,打造“太好保”智能化监控平台。风控设备可智能抓取司机不安全驾驶行为,后台及时预警、实时干预,大幅度降低了风险发生,为企业、社会及驾驶员本人家庭,营造了安全、和谐的氛围。

从深圳试点情况来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安装设备的车辆出险率、人伤死亡率等指标直线下降,达30-50%,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它打造了一个风险防控生态圈,帮助司机、货车驾驶员及运输企业减少事故风险和损失,并助力政府创新了营运货车的管理模式,保险公司自身也减少赔付率,最终形成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圈模式。目前,“太好保”模式得到了很多省、市交通委的认同,并在全国推广。

组织变革,为创新提供保障

“任何新技术和新模式没有创新的组织体系保障,都是必死无疑。”顾越说。在打造创新体系过程中,中国太保产险也相应地进行了组织变革,目前正在长三角地区尝试着改变传统基于产品和渠道的组织结构,按照个人客户和法人客户维度重组。“这样就能够顺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围绕生命周期经营客户,以多种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综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更快地贴近市场,让客户的需求成为创新的根本动力。”顾越说。

创新者三要素

总结中国太保产险的创新之旅,顾越提出三点:判断、意志力、策略。首先判断要准确,要有前瞻性。今天,曾在两年前被顾越看好的汽车里程保险已经在香港试水。近日,中国太保产险与全球区块链保险联盟B3i Services AG(简称B3i)成功完成一款巨灾超赔再保险产品的上线测试,并将在年底应用于再保合约续转,中国太保产险将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国际再保区块链商业化运用的保险公司。“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思考我们下一步怎么走。”

第二要有意志力。“很多东西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中间有很多曲折,没有意志力,很难坚持。”一位高管清晰地记得,在2015年,公司的农险业务几乎是空白,而顾越任职的四年里,持续以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作为突破口,做创新型农险。其中,融合空间遥感、地理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最新科技的e农险已迭代了五个版本。2018年,太平洋产险农业保险业务收入42.43亿元,同比增长54.9%,市场地位从几乎空白上升至行业第三位,农险已成为中国太保产险未来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

第三要有策略。“没有良好的策略,跟着人家屁股走不行。你要做到快速且有效,而且能取得胜利,鼓舞起这个团队的士气。”顾越在创新过程中,非常注重解决一线的痛点。“我非常在乎一线的评价,他们是生产力的源泉,代表着公司的生命力,如果你有这种源泉的支持,就可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了。”他说。

“在这个大变革时代,没有人会等你,唯有创新。”顾越坚定地说。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