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记者观察:价值观—金融企业务本之道

发布时间:2019-09-16 16:15:03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记者 赵辉

近期,招行行长田惠宇在内部讲话中直批某些员工收取保险公司回扣,称对内、外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他表示,“从严治行这么多年,违规违纪行为依然是屡禁不止。我最不能容忍的一件事,就是员工收取保险公司的回扣。据我所知,这不是个别现象,对这个问题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对内、对外都必须坚决果断,对内谁收取回扣就开除谁,甚至是移交司法处理;对外取消相关保险公司准入资格,哪怕会影响我们的中收,也在所不惜,一个健康的组织文化,远比收入多少更重要。”

与此相呼应的是,一位招行员工在内部发帖时,指出“‘不作死’的能力实质是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来自人的行为,人的行为来自文化价值观和激励机制,它持久地鼓励好行为、惩罚坏行为。从当年咖啡牛奶、穿州过省,到零售服务体系建立,既是战略的正确,更是落地层面组织能力的胜利,是文化价值观和激励机制的胜利。 ”

作为国内金融企业的标杆,招行尚且发出了价值观危机的警示。无独有偶,从一些保险企业投资激进,忽视风险行为,到某些银行领导者贪污受贿被查,到若干金融企业资本市场上曾经的过度投机,到许多销售误导行为。价值观的问题在国内很多金融企业显露。

价值观问题是一个企业最致命的问题,它直接腐蚀的是企业的底层文化,进而对于企业的规则、理念和目标产生根本性的冲击。价值观出了问题,人心不正,何谈发展?

对于当年中国供应商欺诈事件,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坚决进行管理层的更换,时任CEO卫哲等数位高管引咎辞职。马云指出,“阿里巴巴从成立第一天起就从没以追逐利润为第一目标,我们决不想把公司变成一家仅仅是赚钱的机器。”他在致阿里员工的一封公开信中,要求所有阿里人对不诚信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他说,“阿里巴巴客户第一的价值观意味着我们宁愿没有增长,也决不能做损害客户利益的事,更不用提公然的欺骗。”

今天,在阿里巴巴、腾讯、平安等领先科技企业的推动下,价值观管理已经成为中国领导企业的核心要务。“如果没有核心价值观,队伍会散掉。大家会因为钱聚在一块,又会因为利益上的问题四分五裂,所以任何一个企业必须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说。

中国平安董事长兼CEO马明哲也非常重视价值观建设,在平安三十周年之际,马明哲指出,“面对新的三十年,我们不忘走过的路,不忘我们从事保险的初衷。胡适对保险的经典名言依旧激励着我,心中那个声音依旧清晰笃定、铿锵有力,‘铭记初心,我就是一名保险推销员’”。

但是对于一些金融企业领导者而言,显然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更多地将目光盯在了企业的业绩和收入上,没有意识到价值观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底层逻辑。

尤其在多年来,中国金融企业粗放式增长,跑马圈地的过程之中,价值观一度为许多企业所忽视,为利润、收入等增长指标所掩盖。

事实上,金融企业本有着自己固有的价值观,如诚信、稳健、社会责任等等,它们与金融业的行业属性密切相关,违背和失去它们,金融企业就失去了立身之本。

在国外,那些屹立百年的金融企业,都无疑有着悠久而坚定的价值观,并像信仰宗教一样维护它。“我不是那种要留下自己烙印的人,我在乎的是如何坚持做对的事。”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黄经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说。

今天的金融业正面对着回归本源,严控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大势,金融企业除了实现自身的利润和成长之外,也肩负着国家的期待和使命,能否适应这样的期待决定一家金融企业未来的长久持续、健康发展,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它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企业的瑰宝,顺风顺水时,它藏于其间,但是当企业面临压力时,面临诱惑时,遇到重大挫折时,它的威力就会释放,展示出强大的动力。珍爱它,坚守它,金融企业才能走向长久的未来。正如企业家,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所说,“改革开放这40年,中国企业大舞台波澜壮阔,84派、92派、海归网络派到今天的创业者,一波接一波,大潮浩荡,但是能够走得长、走得稳、走得坚实,能够被大家敬佩、模仿和学习的,一定是坚持理想主义的企业家。而理想主义下面一定要是正确的价值观。”


记者观察:价值观—金融企业务本之道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时间:2019-09-16

□记者 赵辉

近期,招行行长田惠宇在内部讲话中直批某些员工收取保险公司回扣,称对内、外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他表示,“从严治行这么多年,违规违纪行为依然是屡禁不止。我最不能容忍的一件事,就是员工收取保险公司的回扣。据我所知,这不是个别现象,对这个问题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对内、对外都必须坚决果断,对内谁收取回扣就开除谁,甚至是移交司法处理;对外取消相关保险公司准入资格,哪怕会影响我们的中收,也在所不惜,一个健康的组织文化,远比收入多少更重要。”

与此相呼应的是,一位招行员工在内部发帖时,指出“‘不作死’的能力实质是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来自人的行为,人的行为来自文化价值观和激励机制,它持久地鼓励好行为、惩罚坏行为。从当年咖啡牛奶、穿州过省,到零售服务体系建立,既是战略的正确,更是落地层面组织能力的胜利,是文化价值观和激励机制的胜利。 ”

作为国内金融企业的标杆,招行尚且发出了价值观危机的警示。无独有偶,从一些保险企业投资激进,忽视风险行为,到某些银行领导者贪污受贿被查,到若干金融企业资本市场上曾经的过度投机,到许多销售误导行为。价值观的问题在国内很多金融企业显露。

价值观问题是一个企业最致命的问题,它直接腐蚀的是企业的底层文化,进而对于企业的规则、理念和目标产生根本性的冲击。价值观出了问题,人心不正,何谈发展?

对于当年中国供应商欺诈事件,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坚决进行管理层的更换,时任CEO卫哲等数位高管引咎辞职。马云指出,“阿里巴巴从成立第一天起就从没以追逐利润为第一目标,我们决不想把公司变成一家仅仅是赚钱的机器。”他在致阿里员工的一封公开信中,要求所有阿里人对不诚信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他说,“阿里巴巴客户第一的价值观意味着我们宁愿没有增长,也决不能做损害客户利益的事,更不用提公然的欺骗。”

今天,在阿里巴巴、腾讯、平安等领先科技企业的推动下,价值观管理已经成为中国领导企业的核心要务。“如果没有核心价值观,队伍会散掉。大家会因为钱聚在一块,又会因为利益上的问题四分五裂,所以任何一个企业必须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说。

中国平安董事长兼CEO马明哲也非常重视价值观建设,在平安三十周年之际,马明哲指出,“面对新的三十年,我们不忘走过的路,不忘我们从事保险的初衷。胡适对保险的经典名言依旧激励着我,心中那个声音依旧清晰笃定、铿锵有力,‘铭记初心,我就是一名保险推销员’”。

但是对于一些金融企业领导者而言,显然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更多地将目光盯在了企业的业绩和收入上,没有意识到价值观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底层逻辑。

尤其在多年来,中国金融企业粗放式增长,跑马圈地的过程之中,价值观一度为许多企业所忽视,为利润、收入等增长指标所掩盖。

事实上,金融企业本有着自己固有的价值观,如诚信、稳健、社会责任等等,它们与金融业的行业属性密切相关,违背和失去它们,金融企业就失去了立身之本。

在国外,那些屹立百年的金融企业,都无疑有着悠久而坚定的价值观,并像信仰宗教一样维护它。“我不是那种要留下自己烙印的人,我在乎的是如何坚持做对的事。”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黄经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说。

今天的金融业正面对着回归本源,严控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大势,金融企业除了实现自身的利润和成长之外,也肩负着国家的期待和使命,能否适应这样的期待决定一家金融企业未来的长久持续、健康发展,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它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企业的瑰宝,顺风顺水时,它藏于其间,但是当企业面临压力时,面临诱惑时,遇到重大挫折时,它的威力就会释放,展示出强大的动力。珍爱它,坚守它,金融企业才能走向长久的未来。正如企业家,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所说,“改革开放这40年,中国企业大舞台波澜壮阔,84派、92派、海归网络派到今天的创业者,一波接一波,大潮浩荡,但是能够走得长、走得稳、走得坚实,能够被大家敬佩、模仿和学习的,一定是坚持理想主义的企业家。而理想主义下面一定要是正确的价值观。”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