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保险企业具有天然的社会企业禀赋

——对话华泰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王梓木

发布时间:2019-09-16 16:02:11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记者 赵辉 高嵩 徐宁

“保险企业的公众性和公益性,使其具有天然的社会企业禀赋。”说到此处,王梓木的目光坚定有力、炯炯有神。他坦言,社会企业已成为他的一个内心理想。作为华泰保险集团的创始人和掌门人,他多年致力于倡导和推动社会企业事业发展,为此还担任了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联盟联席主席。在2018年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八届年会上,他亲笔起草并联合上百位企业家发起《社会企业家倡议书》,同时发表主旨演讲,提出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特征是追求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并且赋予社会价值以广泛和新鲜的内容,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开发创业平台、拥抱科技革命、推动节能环保、促进环境友好、拓展绿色金融、大力扶贫济困、实现各类人群的平等发展与社会共同进步。这份倡议书在企业家群体中引起广泛反响。他是一个社会企业倡导者,也是一个社会价值力行者,华泰创立的5000多家专属代理人门店、持续5年之久的华泰小小铅笔公益活动早已成为其实践社会企业理念的小舞台。

王梓木是如何提出社会企业这一概念的?又为何如此坚定执着地倡导社会价值?他是如何将保险企业的实践与社会企业理念相结合的?《中国保险报》副总编杜亮就此话题与他进行了深入对话交流。


王梓木

社会企业的潮流涌动,需要人们的广泛认知

杜亮:您为何如此关注社会企业?

王梓木:我最早关注社会企业,源于加入一个企业家组织,叫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联盟。2017年,在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联盟举办的第三次论坛上,主办方邀请我就社会企业进行发言。在与企业家的互动过程中,我发现大家现在越来越强调社会价值,这已经成为他们内心的呼声,并且积极地将之付出实践。这股潮流深深地感染着我。

现代社会的企业发展,已经不是简单地着眼于经济利益的获得,而是推动社会进步所需的一切价值创造。正如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在2015年第一届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上曾提出的,“商业不可能在一个失败的社会中取得成功。也就是说,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商业的发展和股东的利益,从而得到长远、可持续性的发展方案。这需要各企业主动思考周围的社会利益。”

对于社会企业、企业社会价值的理念,我觉得不仅要自己信奉,还要通过大力宣传、倡导和分享,让追求社会价值成为企业的一种自觉行为,让社会企业家从情怀上升到理性的认知。

杜亮:作为一名社会企业的积极倡导者,您如何理解社会企业的定义?

王梓木:社会企业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说,社会企业是以财务上可持续的方式追求某种社会目标的企业。广义上说,社会企业有几个主要特征,第一是以满足人们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第二,企业在发展进程中主动追求企业社会价值的最大化,而不仅仅是以商业价值为目的。第三就是企业利用商业的方法和规则以及市场的力量来推进社会、环境和人类的共同进步。

“社会企业”概念的出现,源于世界各地有许多组织开始利用商业的力量来追求社会和环境的改变,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被广泛使用。英国是最早倡导社会企业的国家,也是目前公认的社会企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如今,社会企业及社会投资在英国蔚然成风,拥有社会企业的数量超过7万家,其影响力辐射全球,成为英国政府促进经济发展,解决社会顽疾,建立公正、包容、可持续性社会的有力途径。

社会企业在中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社会企业家的概念也是在近几年才被少部分人所了解,不管从理论、法律还是实践上来看,我国都处于起步阶段。我认为,社会企业的涌现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正如安南所说的,“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结合才能实现双赢,这需要企业界的全心投入和共同努力,志向高远的企业往往会从长远的利益看问题,明白他们这样做不仅仅是利他,也不仅仅是为了慈善,他们知道行善本身就对企业有利。”

杜亮:您曾指出,社会企业的根本特征是追求企业社会价值的最大化,那么,如何理解企业社会价值?

王梓木:在我看来,社会价值主张应当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二是探索以新视角、新路径、新产品实现公平与效率同步提升,企业的社会价值与创新发展紧密相连。三是企业的社会价值应优先体现在其主业上,而不仅仅是做了多少好事或公益活动,即社会价值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的公益活动和社会责任。

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共生

杜亮:一些企业认为,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我的生存都是个问题,谈创造社会价值太虚了,您对此怎么看?

王梓木:在我看来,企业置身于现代商业社会,企业家有三个责任:创利、创新、创造社会价值。这三个责任是层层递进并融合在一起的。创利,也就是商业价值,是最基础的;创新,既可以带来商业价值,也可以带来社会价值;创造社会价值则具有更加广泛的目标,是更高级的追求。

盈利是企业存在的本分,也是商业企业的初心,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是新时代企业家的使命。企业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想法,当经营困难之时,谈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确实很不容易。但是,如想使企业获得成功,在起步的阶段就要把社会价值放到首位,让使命融入初心,一门心思只想着挣钱的企业通常活不久,长不大。以互联网企业为例,用户就是社会价值,客户就是商业价值。还有,绿水青山就是社会价值,金山银山就是商业价值。只要抓住了社会价值,商业价值就会不期而遇。在社会价值创造中,更加长远和根本的利益成为一种自然回馈。只考虑短期商业利益、忽视长远社会价值创造,企业经营就会“跑偏”,背离新时代企业发展的趋势,最终失信于公众,引发诚信与道德危机,得不偿失。

由美国大企业行政总裁(CEO)组成的商业圆桌会议(Business Roundtable)于近日发表“企业宗旨声明”,放弃长期以来坚持的“股东利益至上”原则,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为员工提供公平薪金和重要福利、支持社区、保护环境等。这份由181家企业行政总裁签署的声明称,美国企业有责任提供利益给所有相关者,包括客户、雇员、供应商、社区等,而不仅是投资者(股东)。商业圆桌会议新订的“企业宗旨声明”的签署者包括,科技巨头苹果和亚马逊、全球最大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美国银行业龙头摩根大通集团、大型零售商沃尔玛、饮品公司百事等企业的CEO。虽然这份声明在很大程度上仅具有象征意义,但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一反约30年来认为企业是为股东而存在的观点,还放弃了企业优先为股东创造最大利益的原则。对于这种存在已久的股东优先信条,拥护者认为是提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回报,但批评者则指加深了不平等和其他社会弊病。此次美国企业巨头表示放弃“股东利益至上”信条,不仅是企业管理原则上的重大改变,还是企业经营哲学的重大调整。

企业的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是统一的,往往融合在一起。美国亚马逊公司成立后亏损接近20年,近几年才开始盈利,但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创造出巨大的社会价值,资本市场也给予其很高的估值,超过一万亿美元,成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义字当头,利在其中。从2014年到2018年,深圳社会价值投资联盟连续发布“义利99”排行榜,从中国上市公司榜上选出的99家社会价值贡献排名前列的公司,结果表明,“义利99”指数累计涨幅89%,同期沪深300涨幅为36%,上证综指涨幅为22%(参见下图)。这说明,在社会价值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其长期商业价值增长优于大盘。

眼睛盯着社会价值,商业价值就会不期而至。正如有的企业家说,我们的商业模式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到位了,人民币就会为我们服务。优秀的企业一定将注意力放到社会价值上面,否则难以做大做强。许多优秀企业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对于保险公司也是如此,过去可能更多地考虑一些商业机会,但是当商业竞争进入到白热化的局面,上升到社会价值层面看问题,就可能会发现新的机会和生长空间,通过创新破局而出。“蓝海”往往出现于企业的社会价值当中。而且,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口碑,带来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人们更信任你的品牌,更愿意购买你的保险产品。

正如华泰5000多家专属代理人门店,不仅仅是销售的终端,也是服务的始端。代理人不仅为周边的社区居民提供保险方面的服务,还提供许多相关的服务,从而和客户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基于信任的营销事半功倍。再如华泰“小小铅笔”爱心公益活动,它致力于补充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帮扶贫困学生健康成长。这项活动开展5年来,我已跟随我们的支教团队和合作伙伴走过全国34所偏远学校,用实际行动助力公益,华泰的社会影响力也日益扩大。

追求社会价值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特征

杜亮:您曾多次撰文指出“追求社会价值应当成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理念,这也是社会企业家与传统商业企业家的区别所在。”为什么这么说?

王梓木:从企业的成长历史来看,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始终存在,好的商业企业必定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企业。企业不能没有商业价值,否则就没法生存,但是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基础上向社会价值转变,我认为是企业家精神的进步,也是企业内涵的一个升华。这个时代如果企业仅仅考虑到商业的利益,而不考虑到企业的社会价值,路将越走越窄,甚至跑偏,这方面的案例很多。

在我看来,逐利是企业家的本能和初心,追求利润源自企业家内心的“贪婪”。因生产带来的环境资源的破坏导致企业发展受阻又引发企业家内心的恐惧,而基于同情心的慈善行为和基于同理心的共同发展理念,最终构成社会企业家的精神归宿,这就是中国社会企业家的心智模式。新时代的企业家应将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放在首位,并且不断地赋予社会责任以广泛和新鲜的内容。新时代的企业家应该成为社会企业家,我认为这是他们最应该做的事。而且,这也是企业家们的精神归宿。

保险企业的公益性和公众性使其天生具有社会企业的禀赋

杜亮:您认为保险企业是社会企业吗?

王梓木:我认为保险企业具有天然的社会企业禀赋,表现在它的公益性和公众性两个方面。首先,保险企业销售的是一种或然性产品,卖了保险后,风险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可能需要赔偿,也可能不需要赔偿。所谓“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正是保险业的价值理念。做保险就是为了让人们在风险来临时,仍然保证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它实现人们相互利益的互补,起到平衡社会发展的功能。由于它照顾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具有天然的公益性。我们华泰保险公司就始终倡导“保险与公益相通,关爱与责任并举”。

其次,保险公司是天然的公众公司。保民和股民有一些相似之处,保民买了保险公司的产品,就成为了保险资产持有者,保险公司对保民形成负债;而且,我们的保险产品的持有者又是众多的,数量甚至超过股民。从资产持有人的广泛性和数量上来看,保险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区别并不太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天然的公众公司。以上两点说明,保险企业具有天然的社会企业禀赋。

作为社会企业,保险公司应该服务于社会大众。事实证明,凡是想要违反规律,企图挣大钱、挣快钱的保险企业往往就会出大事。保险应该在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为社会的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是我们这一代保险人的社会责任和共同使命。正如我们华泰保险的使命就是“使人们的生活品质不被风险所改变”。

保险企业更适合影响力投资

杜亮:保险企业的社会价值应该体现在哪方面?

王梓木:我一直强调企业的社会价值应该体现在其主业上。保险企业具有长期生存,长期发展,稳健经营的特性,只有将自己的主业做好,实现长期稳健发展,才能不辜负社会的信任与托付,真正满足人们的保障需求,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保险一定要姓“保”,一定要守住风险保障的基本功能。今天,我们不仅仅要做事后的风险补偿,还要帮助客户做事前的健康管理和事中的医疗服务,这些都是保险社会价值的体现。未来,成功的保险营销员要成为客户的医疗健康顾问。他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保险产品,更是对于人们健康的关心和维护。让客户能够实时监测自身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得到应有的关心与照顾。从这个角度看,保险的社会价值已经从风险补偿延伸到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此外,保险企业也更适合影响力投资。在海外,有一类投资被称为社会影响力投资,它是以社会责任为宗旨,同时也是基于长远价值的投资,适合成为保险公司的股东。与此同时,由于保险资金运用的长期性,低风险特点,保险资金也适合于影响力投资。


保险企业具有天然的社会企业禀赋

——对话华泰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王梓木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时间:2019-09-16

□记者 赵辉 高嵩 徐宁

“保险企业的公众性和公益性,使其具有天然的社会企业禀赋。”说到此处,王梓木的目光坚定有力、炯炯有神。他坦言,社会企业已成为他的一个内心理想。作为华泰保险集团的创始人和掌门人,他多年致力于倡导和推动社会企业事业发展,为此还担任了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联盟联席主席。在2018年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八届年会上,他亲笔起草并联合上百位企业家发起《社会企业家倡议书》,同时发表主旨演讲,提出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特征是追求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并且赋予社会价值以广泛和新鲜的内容,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开发创业平台、拥抱科技革命、推动节能环保、促进环境友好、拓展绿色金融、大力扶贫济困、实现各类人群的平等发展与社会共同进步。这份倡议书在企业家群体中引起广泛反响。他是一个社会企业倡导者,也是一个社会价值力行者,华泰创立的5000多家专属代理人门店、持续5年之久的华泰小小铅笔公益活动早已成为其实践社会企业理念的小舞台。

王梓木是如何提出社会企业这一概念的?又为何如此坚定执着地倡导社会价值?他是如何将保险企业的实践与社会企业理念相结合的?《中国保险报》副总编杜亮就此话题与他进行了深入对话交流。


王梓木

社会企业的潮流涌动,需要人们的广泛认知

杜亮:您为何如此关注社会企业?

王梓木:我最早关注社会企业,源于加入一个企业家组织,叫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联盟。2017年,在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联盟举办的第三次论坛上,主办方邀请我就社会企业进行发言。在与企业家的互动过程中,我发现大家现在越来越强调社会价值,这已经成为他们内心的呼声,并且积极地将之付出实践。这股潮流深深地感染着我。

现代社会的企业发展,已经不是简单地着眼于经济利益的获得,而是推动社会进步所需的一切价值创造。正如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在2015年第一届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上曾提出的,“商业不可能在一个失败的社会中取得成功。也就是说,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商业的发展和股东的利益,从而得到长远、可持续性的发展方案。这需要各企业主动思考周围的社会利益。”

对于社会企业、企业社会价值的理念,我觉得不仅要自己信奉,还要通过大力宣传、倡导和分享,让追求社会价值成为企业的一种自觉行为,让社会企业家从情怀上升到理性的认知。

杜亮:作为一名社会企业的积极倡导者,您如何理解社会企业的定义?

王梓木:社会企业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说,社会企业是以财务上可持续的方式追求某种社会目标的企业。广义上说,社会企业有几个主要特征,第一是以满足人们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第二,企业在发展进程中主动追求企业社会价值的最大化,而不仅仅是以商业价值为目的。第三就是企业利用商业的方法和规则以及市场的力量来推进社会、环境和人类的共同进步。

“社会企业”概念的出现,源于世界各地有许多组织开始利用商业的力量来追求社会和环境的改变,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被广泛使用。英国是最早倡导社会企业的国家,也是目前公认的社会企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如今,社会企业及社会投资在英国蔚然成风,拥有社会企业的数量超过7万家,其影响力辐射全球,成为英国政府促进经济发展,解决社会顽疾,建立公正、包容、可持续性社会的有力途径。

社会企业在中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社会企业家的概念也是在近几年才被少部分人所了解,不管从理论、法律还是实践上来看,我国都处于起步阶段。我认为,社会企业的涌现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正如安南所说的,“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结合才能实现双赢,这需要企业界的全心投入和共同努力,志向高远的企业往往会从长远的利益看问题,明白他们这样做不仅仅是利他,也不仅仅是为了慈善,他们知道行善本身就对企业有利。”

杜亮:您曾指出,社会企业的根本特征是追求企业社会价值的最大化,那么,如何理解企业社会价值?

王梓木:在我看来,社会价值主张应当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二是探索以新视角、新路径、新产品实现公平与效率同步提升,企业的社会价值与创新发展紧密相连。三是企业的社会价值应优先体现在其主业上,而不仅仅是做了多少好事或公益活动,即社会价值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的公益活动和社会责任。

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共生

杜亮:一些企业认为,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我的生存都是个问题,谈创造社会价值太虚了,您对此怎么看?

王梓木:在我看来,企业置身于现代商业社会,企业家有三个责任:创利、创新、创造社会价值。这三个责任是层层递进并融合在一起的。创利,也就是商业价值,是最基础的;创新,既可以带来商业价值,也可以带来社会价值;创造社会价值则具有更加广泛的目标,是更高级的追求。

盈利是企业存在的本分,也是商业企业的初心,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是新时代企业家的使命。企业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想法,当经营困难之时,谈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确实很不容易。但是,如想使企业获得成功,在起步的阶段就要把社会价值放到首位,让使命融入初心,一门心思只想着挣钱的企业通常活不久,长不大。以互联网企业为例,用户就是社会价值,客户就是商业价值。还有,绿水青山就是社会价值,金山银山就是商业价值。只要抓住了社会价值,商业价值就会不期而遇。在社会价值创造中,更加长远和根本的利益成为一种自然回馈。只考虑短期商业利益、忽视长远社会价值创造,企业经营就会“跑偏”,背离新时代企业发展的趋势,最终失信于公众,引发诚信与道德危机,得不偿失。

由美国大企业行政总裁(CEO)组成的商业圆桌会议(Business Roundtable)于近日发表“企业宗旨声明”,放弃长期以来坚持的“股东利益至上”原则,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为员工提供公平薪金和重要福利、支持社区、保护环境等。这份由181家企业行政总裁签署的声明称,美国企业有责任提供利益给所有相关者,包括客户、雇员、供应商、社区等,而不仅是投资者(股东)。商业圆桌会议新订的“企业宗旨声明”的签署者包括,科技巨头苹果和亚马逊、全球最大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美国银行业龙头摩根大通集团、大型零售商沃尔玛、饮品公司百事等企业的CEO。虽然这份声明在很大程度上仅具有象征意义,但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一反约30年来认为企业是为股东而存在的观点,还放弃了企业优先为股东创造最大利益的原则。对于这种存在已久的股东优先信条,拥护者认为是提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回报,但批评者则指加深了不平等和其他社会弊病。此次美国企业巨头表示放弃“股东利益至上”信条,不仅是企业管理原则上的重大改变,还是企业经营哲学的重大调整。

企业的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是统一的,往往融合在一起。美国亚马逊公司成立后亏损接近20年,近几年才开始盈利,但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创造出巨大的社会价值,资本市场也给予其很高的估值,超过一万亿美元,成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义字当头,利在其中。从2014年到2018年,深圳社会价值投资联盟连续发布“义利99”排行榜,从中国上市公司榜上选出的99家社会价值贡献排名前列的公司,结果表明,“义利99”指数累计涨幅89%,同期沪深300涨幅为36%,上证综指涨幅为22%(参见下图)。这说明,在社会价值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其长期商业价值增长优于大盘。

眼睛盯着社会价值,商业价值就会不期而至。正如有的企业家说,我们的商业模式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到位了,人民币就会为我们服务。优秀的企业一定将注意力放到社会价值上面,否则难以做大做强。许多优秀企业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对于保险公司也是如此,过去可能更多地考虑一些商业机会,但是当商业竞争进入到白热化的局面,上升到社会价值层面看问题,就可能会发现新的机会和生长空间,通过创新破局而出。“蓝海”往往出现于企业的社会价值当中。而且,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口碑,带来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人们更信任你的品牌,更愿意购买你的保险产品。

正如华泰5000多家专属代理人门店,不仅仅是销售的终端,也是服务的始端。代理人不仅为周边的社区居民提供保险方面的服务,还提供许多相关的服务,从而和客户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基于信任的营销事半功倍。再如华泰“小小铅笔”爱心公益活动,它致力于补充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帮扶贫困学生健康成长。这项活动开展5年来,我已跟随我们的支教团队和合作伙伴走过全国34所偏远学校,用实际行动助力公益,华泰的社会影响力也日益扩大。

追求社会价值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特征

杜亮:您曾多次撰文指出“追求社会价值应当成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理念,这也是社会企业家与传统商业企业家的区别所在。”为什么这么说?

王梓木:从企业的成长历史来看,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始终存在,好的商业企业必定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企业。企业不能没有商业价值,否则就没法生存,但是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基础上向社会价值转变,我认为是企业家精神的进步,也是企业内涵的一个升华。这个时代如果企业仅仅考虑到商业的利益,而不考虑到企业的社会价值,路将越走越窄,甚至跑偏,这方面的案例很多。

在我看来,逐利是企业家的本能和初心,追求利润源自企业家内心的“贪婪”。因生产带来的环境资源的破坏导致企业发展受阻又引发企业家内心的恐惧,而基于同情心的慈善行为和基于同理心的共同发展理念,最终构成社会企业家的精神归宿,这就是中国社会企业家的心智模式。新时代的企业家应将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放在首位,并且不断地赋予社会责任以广泛和新鲜的内容。新时代的企业家应该成为社会企业家,我认为这是他们最应该做的事。而且,这也是企业家们的精神归宿。

保险企业的公益性和公众性使其天生具有社会企业的禀赋

杜亮:您认为保险企业是社会企业吗?

王梓木:我认为保险企业具有天然的社会企业禀赋,表现在它的公益性和公众性两个方面。首先,保险企业销售的是一种或然性产品,卖了保险后,风险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可能需要赔偿,也可能不需要赔偿。所谓“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正是保险业的价值理念。做保险就是为了让人们在风险来临时,仍然保证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它实现人们相互利益的互补,起到平衡社会发展的功能。由于它照顾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具有天然的公益性。我们华泰保险公司就始终倡导“保险与公益相通,关爱与责任并举”。

其次,保险公司是天然的公众公司。保民和股民有一些相似之处,保民买了保险公司的产品,就成为了保险资产持有者,保险公司对保民形成负债;而且,我们的保险产品的持有者又是众多的,数量甚至超过股民。从资产持有人的广泛性和数量上来看,保险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区别并不太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天然的公众公司。以上两点说明,保险企业具有天然的社会企业禀赋。

作为社会企业,保险公司应该服务于社会大众。事实证明,凡是想要违反规律,企图挣大钱、挣快钱的保险企业往往就会出大事。保险应该在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为社会的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是我们这一代保险人的社会责任和共同使命。正如我们华泰保险的使命就是“使人们的生活品质不被风险所改变”。

保险企业更适合影响力投资

杜亮:保险企业的社会价值应该体现在哪方面?

王梓木:我一直强调企业的社会价值应该体现在其主业上。保险企业具有长期生存,长期发展,稳健经营的特性,只有将自己的主业做好,实现长期稳健发展,才能不辜负社会的信任与托付,真正满足人们的保障需求,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保险一定要姓“保”,一定要守住风险保障的基本功能。今天,我们不仅仅要做事后的风险补偿,还要帮助客户做事前的健康管理和事中的医疗服务,这些都是保险社会价值的体现。未来,成功的保险营销员要成为客户的医疗健康顾问。他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保险产品,更是对于人们健康的关心和维护。让客户能够实时监测自身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得到应有的关心与照顾。从这个角度看,保险的社会价值已经从风险补偿延伸到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此外,保险企业也更适合影响力投资。在海外,有一类投资被称为社会影响力投资,它是以社会责任为宗旨,同时也是基于长远价值的投资,适合成为保险公司的股东。与此同时,由于保险资金运用的长期性,低风险特点,保险资金也适合于影响力投资。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