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Genworth金融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Thomas Mclnerney(托马斯·麦金纳尼)
我会分四个部分介绍一下,介绍一下长护护理保险的基本要素,长期护理市场演变的过程,长护险产品的情况,分享一些经验给中国市场。
Genworth是美国在长期护理保险领域拥有最丰富经验的公司,拥有超过40年的经验,是美国市场上最大的公司,位列美国财富500强,在纽交所上市,福布斯全球保险业排名居第77位。2016年10月,泛海集团要约收购Genworth金融集团,我很期待和中国泛海携手一起把长护险带到中国,相信美国过去40多年的经验,能够给中国市场发展带来很好的参考意见。
下面介绍一下长期护理保险,我们主要是卖给个人,Genworth在美国拥有20%的市场占有率,每5个购买长期护理保险人中就有一个是Genworth的客户。在全美国服务180万人,每年的长期护理险保费达到26亿美元。在过去的40年当中,总的赔款额达到了130亿美元,理赔案件超过了20万件。
美国长期护理保险未来需求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长期护理保险未来需求的变化情况。通过人口统计学的数据可以看到,美国65岁以上需要长期护理的人数会从2010年的700万增加到2050年的1600万。比较重要的一个年龄界限是85岁,一旦超过85岁,患有认识功能障碍以及老年痴呆症的比例会大幅度的上升,到2050年患有痴呆症的美国人数将增至近三倍。预计在2014到2060期间,将有近1.36亿美国人需要长期护理服务。
美国1990年的婴儿潮一代占到美国总口的17-18%,到2020年已经接近70岁或者80岁,此时他们对长期护理保险会有非常高的需求。到2020年,美国人口将会有1/6是65岁或以上的老人,我们的经验表明,年满65岁的老人中会有70%是需要提供各种形式的长期护理和健康医疗服务,其中在8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里面会有43%会患上严重痴呆或者阿尔茨海默症,老年人在这个时候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靠着他人的服务才能维持生活。这会对很多家庭产生巨大的负担,数据表明在接受护理的1200万人中,有87%是由无报酬的家庭成员来照顾,如果家庭成员有工作的话,那他不得不放弃他的工作来提供护理。2009年数据显示未付费护理服务的估计价值4500亿美元,这样会对美国家庭财政产生重大负担。
巨大挑战不仅是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演变,而是在需要护理的人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护理服务的人越来越少。在美国,2010年潜在护理人数(能够给予护理的人员)与80岁以上老年人员比例是7.2:1,到2030年就会下降到4.1:1,这个指标对中国可能意义更大。
所以,从美国的数据经验来看,对未来的护理需求如果缺乏准备,对家庭财政、甚至对政府的公共财政都将产生巨大的压力。
下面,我分享一些长期护理保险的基本概念。长期护理保险是对患有疾病、失能、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在使用外部护士、治疗师、护理人员等的护理服务而产生的巨额费用的保障。主要是通过赔付这些护理服务产生的费用,有效地保障保单持有人和家庭整个的收入和资产,通常保费是以年缴或者季缴的方式来支付,可以由个人或者家庭来支付。长期护理保险不同于常规的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由个人或者保险基金会来提供的,用于看医生、进行药物治疗等。长护险也不是住院(急性护理)保险,其主要是短期和长期的住院(如手术,骨折)费用。
美国目前理赔主要是依据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来判定。ADL是所有人群在日常生活活动中都需要经常进行的工作,美国定义了六项日常生活活动,包括洗澡,穿衣,如厕,移动,控制大小便以及进食等。如果一个被保险人不能完成六项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两项及其以上,就认为他满足了长期护理保险的索赔条件,保险公司就会为他支付要请护理人员帮他完成这些日常活动所产生的费用。长期护理保险的索赔条件达到,护理而产生的费用就会以报销的方式来支付。要想让长期护理保险产品成为一个成功的产品,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整个保险行业,还包括政府以及监管机构要达成一致,制定出一个统一、合理的索赔标准,确定长期护理保险所覆盖的理赔范围。
根据以往材料显示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导致需要护理最主要的原因是跟神经系统有关的疾病,包括一些认知功能障碍或者是阿尔茨海默症,还有老年痴呆症。患了这些病的老人,六项日常生活技能都是不能自己进行的。我们的数据可以看到,1/3的索赔是来自于患有痴呆/阿尔茨海默症的这类型病人;从索赔金额的角度来看,患有痴呆/阿尔茨海默症的占比更高,已经超过了一半。由于他们完全不能照顾自己,而且处于护理状态的时间往往很长,这导致他们的护理费用非常昂贵。除了认知方面的疾病以外,还包括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的问题,以及包括一种肌肉骨骼因意外导致的身体部位的缺失或者是脊椎瘫痪而导致自己不能行动。
从接受护理方式来看,绝大部分人是在家里得到护理的,与中国一样,大多数人倾向于住在自己家里。但是会有专业的人员在需要的时候上门提供服务,包括提供辅助护理设施,这种通常是在保单持有人的公寓或者房子里面,专业护理人员提供一些特殊的护理设备或者是辅助的设施。当患者情况非常严重的时候,直接进入专门护理院接受专业护理,这个阶段的理赔费用非常的贵。
从接受护理的年限来看,根据美国经验,有一些人可能几个月,有的人可能会非常的长,超过10年。总体来说,85%-90%的人理赔会在三年以内。
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演变过程
接下来我再介绍一下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演变过程。在美国长期护理保险是一个非常难于管理的产品,在过去发生了很大的损失,尤其是一些早期时候出售的保单。美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先驱公司,在70年代就开始出售这样的产品,Genworth是其中一家,第一张发售的长期护理保险的保单是在1974年。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到2000年左右,长期护理保险在美国经历了快速增长,大量的公司进入这一领域。随着行业发展,大家发现当初主要的一些定价假设,实际都跟当年的假设发生很大的偏差,产生了巨大的亏损。从2002年开始整个行业开始大幅度下滑,销售长护险的公司也开始迅速减少,从高峰期的将近130家到现在只剩下15家公司。
在过去产品的演变当中,什么样的服务是能被长期护理保险覆盖的,其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的来说,长期护理可保的内容是越来越多的,从最开始你只有在护理院才能得到赔付,现在居家的护理费用也能得到赔付;从索赔触发来看,以前可能是要住院三天才能得到长期护理赔付,而现在是看日常活动能力来给予赔付。从核保的过程也能看到是在不断的进步,核保的精度也越来越来高。在70年代就是基本申请,非常少的核保流程就能得到保单,现在会有非常详尽的整个核保过程,包括病历资料、认知测试以及验血和检验等风险细分手段。
长期护理保险这个产品过去面临了很多挑战。人们会在大概50或者60岁的时候购买长期护理保险,保单会在30年甚至更长的一个时间内持续有效。过去老保单的定价经验不足,导致旧的业务比如80或者90年代初的保单其实给公司造成了数以十亿计的亏损,但是近期,相对比最近3-4年开发的产品,产品的假设进行了很多优化和调整,相对来说公司发展也更加的健康。为更好经营长期护理保险,就非常需要了解它的风险,包括患病率、死亡率、利息率、退保率、保单继续率,这对未来中国开发这个产品,监管部门去更好地为市场提供监督机制,保障产品的健康发展都非常有借鉴意义。
具体来说,利率、退保率、保障年限的假设是非常关键的。从90年代初到现在,整个投资收益的假设已经从最开始的5%的水平降到了目前3.25%的水平;退保率的假设从5%的水平降到了0.5%;保障年限,从最开始老的产品终身获得赔付,到现在行业赔付最长不超过5年。从监管来看,原有“保证续保”的原则,只要保单持有人支付保费,保险公司就不能取消或者单方面更改保险合同或保险利益,价格变动只允许针对一类保单。这些都导致早期长期护理险板块的损失直线上升,迫使保险公司补提准备金,减低所有关键的产品风险要素来改进定价。
从当前购买者的特征看,消费者平均在59岁的时候购买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理赔会发生在80多岁或者接近90岁的时候,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从客户投保到理赔会经历25-30年的时间。购买长期护理险的人,年收入的中位数是87000美元/年,家庭的净资产是325000美元/年,这里面绝大部分的人是已婚人士,占比达到81%,女性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6%。
从产品特点看,现在美国市场只有15家公司还在出售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大部分产品由6-7家公司销售,现在已经没有公司在销售终身给付的产品,新产品都设置了一个平均3年左右的期限,最长年限不超过5年;产品设置了140美元/天左右的上限,每个月赔付上限是4200美元;新产品平均保费在2700美元/年。
最后,我对中国未来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对于业务和监管模式来讲,一是针对中等收入群体提供更简单、更承受得起的产品,能够让更加广泛的人群享受到长期护理的保障。二是在初始定价中适当保守的假设,包括利率、退保率、发病率和死亡率,这些关键假设应充分披露给监管机构和消费者。三是尽管在定价时已使用“最佳估计”,保险公司仍无法预测30到40年间的风险,应采用“年度保费重估”模式取代“平准保费”模式。四是培育私营市场增长,吸引新的参与者并鼓励产品创新,促进行业与监管机构之间的更大合作。
从更全面的解决方案来看,一是推进公共、私人合作,政府和私营企业应共同努力确定自身角色和责任,共享信息并开发、促进鼓励个人承担长期护理保障责任,长期护理支出的未来风险应在个人规划(免赔额度或部分个人支付)、私人保险(限定的保险利益最高额)和公共项目(巨灾保险)之间共同分担。二是加强慢性和急性疾病的管理,促进健康老龄化,重视疾病预防和早期检测项目,支持对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症的研究。三是进行有意义的消费者教育,提高对长期护理规划需求的意识,为护理人员提供培训和支持。
(本文主要内容来自Thomas McInerney(托马斯·麦金纳尼)先生在“2017中国健康保险业创新国际峰会”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