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游子的情怀——专访美亚保险总裁郑艺

发布时间:2016-11-28 09:54:49    作者:赵辉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赵辉

每当郑艺有机会到上海外滩走走,看到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总有一种变迁的感觉在心中涌动,这里珍藏了多少儿时的回忆。还记得当年那个多梦的少年,骑着自行车在外滩兜风,从自行车,到摆渡船,从浦西,到浦东,自由自在。郑艺指着跨越黄浦江的大桥说,“当年还没有连接浦西和浦东的大桥和隧道,要靠摆渡船,摆渡一次才几分钱,当时的陆家嘴还是一片平地。”改革开放初期,郑艺离开上海,远赴异国他乡求学,然而故乡始终在他心里深埋。时隔多年后回到故乡,他感叹说:“我们国家发展太快了,这种发展速度在任何国家都难以做到。”今天,当身为美亚财产保险总裁兼CEO的郑艺像个老上海人那样,指着浦江两岸,谈昔论今时,一股自豪感欣然而生。

谈起这些,这位曾经做过外交官、80年代英美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在我们面前,无限感慨。

在郑艺的同事眼中,他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事实上这种情怀流淌到了郑艺在美亚生涯中的各个角落。


郑艺

“回老家”

“看看这个!”,郑艺的眼里闪着光芒,在我们面前是一幅AIG“回老家”的广告。美亚保险的母公司AIG1919年诞生于上海,上世纪四十年末离开中国,并以美国为总部发展成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之一。1992年,AIG作为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得到中国政府批准重回中国运营,为此,AIG当年在全球主要报纸上刊登了大幅广告,广告内容是醒目的三个汉字——“回老家”。这副广告一直激励着郑艺,让他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了期待。“美亚保险的发展方向要与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相匹配,”郑艺说。在他看来,中国的三大发展趋势为美亚提供了战略机遇:“全球化”、“城镇化”和“经济增长转向消费驱动”。“全球化包括外资进入中国、中国的出口、以及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中国对外投资和工程项目等,这些都是全球化的一部分。在城镇化和消费方面,中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大量的中产阶级诞生,消费水平明显提高,个人出国旅行增长迅速,这些发展会给保险公司带来很多机会。”为了抓住这些机遇,跟上中国发展大势,美亚保险注重发展个人海外旅行险,以及针对“一带一路”的海外工程和意外保险等业务。

做客户心中最有价值的保险公司

当谈起美亚保险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益处时,郑艺滔滔不绝,举了一个又一个例子。郑艺忘不了一位受到美亚帮助的客户在他面前流泪的场景。“那是一位退休老人到俄罗斯旅游,不幸肺部感染。当地医院没法救,后来美亚派出医疗救援专机,将他紧急运送回国,最终救了回来。当我去医院看他时,还在康复中的他激动地流下泪。这让我再一次感到保险的意义。在这位老人心目中,美亚是最有价值的保险公司。”

“我们就是要做客户心目中最有价值的保险公司。”郑艺坚定地说。如何做?美亚保险经历过一番曲折的探索。2015年,美亚宣布暂停在华车险业务。作为一家财险公司,放弃巨大的车险市场,美亚的这一决定在业内引起了不少议论。“从事车险业务需要有一定规模、品牌和渠道优势。这方面,中小保险公司很难与大公司竞争,所以我们要设法错位竞争。”郑艺认为,“车险市场不缺美亚一家,但是美亚确实能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中国游客‘走出去’出一份力。”“美亚保险的母公司AIG服务网络遍布全球。无论我们的客户去哪个国家,AIG都可以为他们提供当地的服务。只有一个全球性的保险公司才有这种能力,这是我们的优势。”“比如说紧急救援,很多中国企业在海外做项目,不少在中东和非洲国家,当地局势比较动荡。假如在那里出了一个什么情况,我们可以提供紧急救援,甚至安排专机去协助人员撤离。”为了加强自身的特色优势,美亚保险还在广州设立了紧急救援中心,专门为中国客户提供服务。一旦客户在海外出险,只需拨打救援中心的电话,美亚保险就会协调当地医疗和服务资源,甚至为客户提供海外运返服务。拥有核心优势,如何将蛋糕做大?单靠美亚保险还不够,美亚也希望与国内其他保险公司合作。“如果它们有客户想‘走出去’,需要海外出具保单和提供服务的话,美亚很愿意与其他保险公司合作,提供这样的服务。”

“只有回答了‘客户为什么要买你的保险,而不买别家的保险?’这个问题,你才有可能成为客户心目中最有价值的保险公司。”郑艺说。

从外交官到CEO

2004年,40出头的郑艺加入AIG。之前他曾是一名风度翩翩的外交官。

上世纪80年代中,郑艺成为国内较早一批赴美留学的幸运儿,此后事业风生水起。90年代,加入普华永道会计财务咨询公司,做管理和投资咨询;2002年,被美国商务部聘为外交官,派到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做商务领事,协助美国企业在中国经营。此时的郑艺堪称“春风得意马蹄疾”。2004年,正值中国加入WTO后不久。AIG(美国国际集团)希望扩大在中国的发展,并在香港设立了一个规划小组。郑艺的背景和经验吸引了AIG。“首先,我生长在中国,对国内的情况比较熟悉。其次,我在美国工作和生活了很多年,对美国企业的理念和沟通方式比较了解。另外,在美国商务部工作期间,还与不少政府部门打过交道。在普华永道期间,也参与过不少外商投资项目的咨询工作。”在AIG的力邀下,郑艺毅然放弃了美国商务领事的职位,来到香港加入AIG,并投入了中国发展的规划工作。

2005年,郑艺被AIG派驻上海工作。异乡漂泊整整20年后,他回到了故乡。回上海后,郑艺接手的第一个艰巨任务就是“分改子”。当时AIG在中国有三家独立的分公司,各自为阵,不能统一管理。为了实现集约化管理、提升效益,为全国拓展做准备,AIG决定在上海成立独资法人子公司,并把现有的上海、广州和深圳三家独立的分公司整合到一起。”“分改子”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完成各种申请和注册手续。更棘手的挑战是,在“分改子”生效日当天,美亚新成立的子公司和原有的三家分公司必须同时完成所有变更注册手续并正式开业。”这时候,曾经做过外交官的郑艺的沟通能力得到了施展。他积极与各主管部门协调,并得到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终于及时妥善地解决了所有问题。“对于外资产险公司来说,‘分改子’意义重大,因为获得独立法人子公司的地位以后,外资产险公司才能名副其实地与中资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位学者说。

时光荏苒,郑艺在上海负责美亚保险战略规划工作以后又担任了美亚上海分公司总经理。2013年,郑艺的职业生涯出现了新的机遇。AIG为了在中国推动管理本土化,希望起用本土人才担任总裁职务。郑艺恰好符合要求,他熟悉中美两国的情况,沟通能力也比较强,还具备政府工作和战略规划经验。因此,被任命为美亚保险第一任本土总裁。

继任总裁后,郑艺遇到的挑战之一是如何与美国总部和亚太区主管保持良好沟通。郑艺认为,“纽约总部和亚太区的这些主管确实经验丰富,不过这些经验来自于不同市场和不同国家。如果完全照搬这套经验到中国,而不加以适当调整的话,未必符合中国国情。” 郑艺说,此时,充分的沟通就尤为重要。“要不断和他们沟通,让他们理解和认同我们的决策。”郑艺告诉记者说,“其实有效的沟通并不复杂,就是起到一个桥梁作用,把中国的真实情况向总部反映,同时把总部的决策向中国员工解释。”

在很多人眼中,郑艺的职业生涯可谓波澜壮阔,但是对于郑艺而言,一路走来却是顺其自然。

第一任本土CEO的人才培养观

“作为美亚保险的第一位本土CEO,我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谈到此,一种民族自豪感洋溢在郑艺的脸上。对于这位首任本土CEO而言,培养本土人才也成了他的一种情结。

“跨国企业在中国遇到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本土化问题,如果完全依照国外的思维模式,外资企业很难真正适应中国市场。”事实上由于本土化不够,产品和服务不接地气,折戟沉沙的外企比比皆是。

郑艺坚信,“人才的本土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为此,在他领导下的美亚保险非常注重培养本土人才。在美亚保险,总部派来的高管数量极少。在郑艺的推动下,AIG在中国上海设立了AIG上海分析中心( Shanghai Analytics Center),为AIG集团全球不同的保险业务提供数据分析、建模、评估等不同的服务。AIG上海分析中心聚集了很多优秀的数据分析及精算方面的海归人才,也成为美亚保险的人才蓄水池。

在培养本土人才过程中,郑艺特别注重培养跨界人才。他希望员工有多元化的背景,既要懂中国,又要懂外国文化,鼓励员工在不同工作领域和区域流动。“我希望有更多的员工从美亚中国走出去,到海外去工作。”郑艺语出惊人,他不怕人才流失吗?“眼光放长远一点,过几年他们可能还会回来,因为这里是他们的老家,而一旦回来时,他们就是国际型人才了。”让郑艺颇感欣慰的是,不久前美亚保险的一位核保经理由于表现优秀,被AIG调到新加坡担任当地公司的部门经理。“他多次提到以后还想回中国工作,我说好啊,欢迎你再回来。”事实上,多年来,美亚保险为国内保险业也输送了不少人才。这不是让竞争对手更强吗?郑艺的回答颇有思辨性,“如果竞争对手都很专业,对市场来说这是好事情。”

在郑艺心目中,员工应该能够在不同领域发展。“不要局限在一个领域,只做一种工作,那就等于给自己的职业发展戴上了紧箍咒。”为此,美亚尝试给员工一些横向发展的机会。“比如说原来公司的责任险和金融险是两个独立的险种,如果你在金融险方面工作,就接触不到责任险;反过来,在责任险工作也接触不到金融险。现在新的架构把这两个险种合在一起,核保的同事就有机会既接触责任险,又可以做一些金融险业务。”他很欣赏美国大学教育体制下学生选择专业的模式。“美国大学生刚入学的时候不用选专业,可以等到三年级后才选择专业,这样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接触不同的学科,打下比较全面的知识基础。”什么是优秀人才?郑艺有自己的解读。“首先要有一个专长,其次应该在某个行业有一定经验,最后还需要对所在国家文化的认识。这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能造就一个优秀的人才”。

除了关注跨界经历,郑艺还非常注重培养人才的独立思考能力。 “国内学校的基础知识教育很扎实,但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不够,因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以考试为目标。学生学习更多是为了应付考试,缺乏独立思考和讨论问题。其实有时候,一个问题是没有对或错的简单答案,而是需要大家讨论以后,形成共识。美国的教育体系很强调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给你一个题目,做调查、形成你自己的想法。老师往往不会告诉你答案。”郑艺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人才。美亚的一位员工告诉记者,在日常工作中,郑艺通常给员工一个工作的方向,然后就放手让员工自己去完成。

红领带与“多元月”

采访时,一个细节很有意思,郑艺的西装里面系着一条红色的领带。郑艺开玩笑说,“幸亏这条领带,今天不用请客喝咖啡。”一位员工告诉记者,10月份是美亚的“多元月”,今年的“多元月”里,大家说好每周五穿不同颜色的衣服,正好本周五的主题是红色,每个人穿的衣服都要带一点红色,否则就要被请喝咖啡。“这是为了鼓励多元化。”

郑艺对多元化非常推崇。他在美国工作时就深切地感到不少美国企业的一个弊端:管理者性别过于单一,肤色过于单一,以男性白人为主。 “如果管理者背景过于单一的话,公司的管理思路也可能会变得单一,这不利于一个企业的管理”。深受现代管理思想的熏陶,郑艺坚信,“企业管理要有不同的想法,大家一起辩论,才会有更好的决策。”

在多元化中,郑艺还非常重视性别多元化。目前在美亚六家分公司中,有2家分公司的总经理是女性。在美亚的高管中,女性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郑艺看来,作为管理者,女性有独特的优势。“我觉得女性考虑问题比较周全。举例说,如果公司有个职务空缺,男性往往会自告奋勇,不会顾及太多。而女性则通常会先考虑自己能否胜任、家庭怎么协调等等。”郑艺鼓励管理层中有更多女性,与男性一起,形成更多元的视角和文化,这才会有创新。

我的工作就是引导

一谈到决策,大家会联想到领导者的英明远见,但是在郑艺看来,最好的决策往往来源于员工。在美亚保险的内部会议上,很少见到领导的一言堂,更多看到是大家共同探讨。郑艺坦言,“其实很多时候,讨论前我并没有预设立场,经过大家提出各种想法和建议后,我会进行归纳,选出好的方案,形成决策。”

在美国学过MBA的他认为,这种决策方式与美国的MBA案例教学有相通之处。“只给学生一个案例,没有现成答案,同学上课时一起讨论,寻找最佳方案。老师的工作跟我很类似,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形成共识。这是我比较认同的管理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