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管理笔记:快与慢

发布时间:2016-03-07 10:36:49    作者:邓遵红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教主说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商业界流传着一种说法:“以前是大鱼吃小鱼,现在是快鱼吃慢鱼。”

管理界有一种观点:“在极速时代,我们要学会在奔驰中换车轮。”

还有雷布斯被广为引用的小米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总之,不离一个快字。

在讲求极致体验的移动互联时代,在一晚流量可以换一套北京学区房的4G时代,慢工出细活儿,精雕细琢,似乎已经不合时宜。

一方面要快,另一方面“萝卜快了不洗泥”,快成了低劣的代名词,比如快餐。

快也成为出错的借口,执行者在低质或出错时常说“太快了,没想明白”,“太短了,没写清楚”,“太急了,没做到位”。

管理者则站着说话不腰疼。“快不是原因。我们要的是品质优良、风险可控、总拥有成本低的快。又快又好来源于意识、能力和方法。”

说到意识,中日球迷看完球以后的景象可作譬喻。日本球迷离场自觉带走垃圾,球场几乎不用打扫;而中国球迷不仅会留下满地垃圾,有时还会破坏座椅。同样的时间和投入,差别只在意识不同。(有人马上提醒,刚刚结束的中澳之战后,中国球迷已经开始带走垃圾了。唉,这个正说明了意识的重要性,也说明意识是可以学习和改变的)。

说到能力,专业棋手和业余棋手之比较就很能说明问题。给业余棋手再多时间思考都不如专业棋手的直觉。还有德国工业与中国工业之间的比较,也能说明能力对于品质的决定作用。

再说方法,包括制度、流程、工具等方面。高铁快,要在轨道上跑。时间再紧,也要想清楚,说明白,做到位。要有意识的取舍,要风险可控得快。

不能慌不择路,更不能无知无畏。

那么,当今之时,是不是只有快没有慢,只能快不能慢呢?当然不是。哲学告诉我们没有慢也就没有快。快的前提是慢。基础性工作、全局性工作、框架性工作,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工作,还是要慢工出细活儿,为今后的“快”作好准备。“慢”不经心,慢也无益;快而出错,快也无功。慢而缜密,慢就是快;又快又好,善莫大焉。

最后,突然发现,快和慢都是竖心旁。造字先贤是不是要昭告我们:不管快慢心都要安;或者无所谓快慢,都是心之感;亦或用心,当快则快,该慢则慢,快慢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