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理财市场渠道为王 股市回暖油价创新低

——2014年理财市场回顾

发布时间:2015-01-13 09:44:54    作者:张宏彦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股市:迎来牛市

2014年对所有新老股民来说,是令人精神振奋的一年,久别的牛市终于在这一年回归,期盼的、等待的、焦虑的、质疑的、不屑的,各类投资者都把目光再次聚集在股市上。

七年的熊市本来使很多股民已经灰心绝望,甚至到了麻木的地步,但是由于各种利好政策的出台,给资本市场带来了改革红利,2014年的中国股市像打了强心针一样突然活跃起来。

不仅是股票价格上涨,股民受益,就连基金市场也再次活跃,基金经理人也忙碌起来,很多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都交上了亮眼的收益率答卷,就连曾经亏损连连的一些基金也再次翻红,跃升为投资新星。看着自己投资的基金从收益率为负迅速变为两位数,基民们也激动起来。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股市大爆发,各种类型的投资者都可以从中分一杯羹。胆大的直接买股票,保守的也可以从股票型基金中获利。就连最胆小的投资者,也可以从货币型基金的收益上涨中获利。虽然货币型基金的资金不直接投资于资本市场,但无法阻止资本市场资金需求旺盛,由此带动短期资金市场的资金需求,于是货币基金投资的短期金融工具收益率也有明显上升。

2014年12月5日,A股的成交金额已经突破万亿元,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热衷于谈论股市。2015年,股市是继续“牛”下去,还是震荡或走低,要看新一年的市场经济状况和国家相关政策。但是可以肯定资本市场上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风险和收益的正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孪生兄弟,股市的风险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买入是“顶”,什么时候是“底”,所以,自以为抄底的人常常被高位套牢。因此,需要提醒的是,股市转好,投资者振奋的同时还要警惕风险,不能盲目乐观。

信托业:机会与风险并存

近年来,信托业在中国成长迅速,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第二大规模的产业,仅次于银行业。但是信托的风险在哪呢?在2014年之前人们似乎没太注意这个问题。

2014年开春不久,信托风险就在大户投资者眼前炸裂,后续的媒体轰炸式报道揭开了此前不为人知的业内秘密。信托延迟支付为哪般?刚性兑付还能走多远?资金集合信托是“信贷通道”吗?各种问题让信托投资人困惑。

2014年年初多起信托延迟支付事件,震惊了金融界,虽然普通投资人可能不太了解、关心,但是对于银行来说,这才是真正要命的问题,因为这些信托投资者基本都是百万富翁以上的重点客户。普通人不了解是因为达不到动辄数十万、数百万的信托投资门槛,而银行人员最清楚,他们虽然只是代理信托产品,但是投资者是银行找来的,基本都是银行的大客户,资金的最终使用者也往往是银行熟悉的贷款客户。甚至有内部人士爆料,不光是投资者和资金使用者是银行曾经的存、贷款客户,就连信托公司都可能是银行找来的,因为某些企业达不到上级行的放贷标准,所以银行就利用信托作为“贷款通道”,间接地满足某些贷款客户在银行信贷渠道无法得到的资金需求。

所以,当延迟支付出现,投资者到当初购买信托产品的银行去讨说法的时候,曾经信誓旦旦保证高收益率的客户经理们就陷入了尴尬,尽管他们一再强调,信托产品是信托公司发行的,银行只是代理,只赚中间业务手续费,无法控制风险,但对于愤怒的大户投资者来说,这些苍白无力的解释都是无用的托词。

媒体不断地曝光浮出水面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延迟支付会出现,是因为资金的实际使用者——某些信托公司的贷款客户在生产、销售方面出现了问题,无法及时归还贷款,于是资金链断裂了,信托公司没有钱支付投资者本金和收益,只好延迟支付日期。而银行作为销售代理点,也就不好跟客户交代。

风险一直都存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所有问题都被掩盖,一旦信托公司投资的某些行业、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信托产品就无法按计划回馈投资者了。但是在以往的经验中,信托公司一旦遇到亏损,就自己垫底了,业内称为“刚性兑付”。而如果亏损巨大,就没有办法打肿脸充胖子,于是人们不禁要问:“刚性兑付还能走多远?”

但是不管怎样,经济发展的结果就是对信托业的需求会增加。2015年,会有更多的信托产品出现,而且由于某些行业的盘整,信托行业也会变得谨慎起来,不会再贸然扩大规模,而是会有更多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托产品出现。

互联网金融:趋势战胜规模

人们常提到一个词——规模经济,一个成熟的大规模企业总会拥有新公司不具备的优势,因为规模大,某些成本就可以节约,所以就可以省去宣传造势,而新公司则望尘莫及。尤其是银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更是规模碾压一切。大银行是市场的主导者,大银行推出一个新产品,往往是以“谁与争锋”的姿态傲视群雄。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崛起,让人们看到:趋势可以战胜规模。

如果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崛起之年,那么2014年就是互联网金融地位稳固之年。这一年里,各类“宝宝”理财产品异军突起,而且收益率喜人。从2013 年余额宝的横空出世到2014年互联网金融产品成为银行产品的重要挑战者,互联网金融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非一时之鲜。

这些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共性是:起点低(0.01元或1元),预期收益率明显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承诺实时转账(限额内),这一点是银行柜台理财业务很难做到的。

在“宅经济”持续发酵的时代,金融业务网络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虽然银行的网络银行业务早已起步,但银行的网上业务是柜台业务的延伸,客户必须先在银行柜台开立一个基本账户并注册网银,才能办理后续的网上业务,但网络理财则不必如此,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提供银行支付链接来解决问题,网络理财可以使人们足不出户进行财富管理,这对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但互联网金融发展有一个制约问题,就是银行的配合程度。当银行业联手限制向支付平台大额转账的次数和金额时,互联网金融就会受到一定的遏制,所以一些互联网公司就会想办法拥有自己的银行。2015年,我们可以关注一件事,那就是在新的一年里会不会有互联网企业可以收购或成立银行。

银行涉足网上商城:渠道为王

2014年,酝酿已久的银行业的迎战终于发力,在互联网公司侵蚀银行地盘时,银行业也在酝酿着跨界的“报复”。这一年,越来越多的银行在下大力气推广着自身开发的网上购物商城,打出种种优惠政策吸引网民在银行的网上商城消费购物。所以2014年,投资者看到这样的怪现象——跨界争雄,搜索引擎在做商家的事,商家在做银行的事,而银行在做商家的事。互联网公司抢了银行的饭碗,银行就去抢网上商城的份额。

各家银行在2014年都使出浑身解数,把网上商城作为营销重点来抓。工商银行宣传说:融e购(工行网上商城品牌),购容易。建设银行出招:善融商务,分期优选。中国银行吆喝:积分当钱花喽。农业银行推出生活e站:机票、电影票、购物任选。招商银行提出网购新选择:“享购的精彩”……四大行和股份制银行都很快打出了网购商城牌,都想利用自己的购物平台,抓住消费者,捆牢自己的客户。

有人说,银行办商城对付互联网金融是件愚蠢的事情,也有人说渠道为王的时代,不管干什么都要占领渠道。银行既然已经开始迎战,就不会半途而废。

2015年,银行营销自身的网上商城的力度只会增、不会减。2015年的银行、互联网跨界大战将会更加精彩。

沪港通:开放与自信

沪港通是2014年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名词,它的推出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重大里程碑。

要知道,外国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固然会使资本市场更加活跃,但也意味着这些随时可能会抽走的资金带来了更大的风险,资本市场会变得更不稳定,更加动荡。中国能躲过1997年、2008年的两次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大冲击,很多人认为主要靠的就是没有开放资本市场这个原因。

但是资本市场一直不开放是不行的,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必然趋势,资本市场一直不开放会影响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其他的改革步骤。从这点来看,沪港通的推出彰显了中国资本市场更加开放与自信,彰显了中国金融管理者从容应对外部风险的决心。

沪港通的开放,使外国投资人的资金从香港间接投入A股市场,可以使A股更加活跃繁荣,同时对国内投资者也是一个利好消息。

虽然目前来看,沪港通开放后,国际投资者的热衷程度没有预期那样强烈,但是长期来看,国际投资者会持续关注和参与中国资本市场。2015年,我们会看到沪港通的影响力不断显现出来,相关的法规也会逐步完善。

国际油价:几家欢喜几家愁

国际制裁、经济低迷、货币贬值,再加上重要出口产品原油价格不断下跌,俄罗斯自上至下都感到2014年的寒冬分外难熬。

国际油价屡创新低,让很多原油期货投资者屡屡受创。然而国际油价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2014年,投资者们再一次见识到了政治格局对经济的影响,国际油价何时能够反弹,已经不是市场的需求者和供给者能够决定的事情,而更多的要看政界“大佬”们的“博弈”。

对于俄罗斯来说,原油价格不断下降是雪上加霜;而对于中国的普通消费者,油价的下跌如同雪中送炭。国际油价不断降低,于2014年末跌破了55美元/桶,国内成品油价格也创造历史地11连跌,驾车人士欢欣雀跃。

很多人认为油价已经下降到很低,就是打压俄罗斯的西方世界也未必能够继续这种制裁,但也有人认为这种制裁有长期的态势,制裁到何时结束,要看国际政治局势的风云变化。而且油价问题不仅关系到俄罗斯,还关系到中东国家,尤其是石油输出国,所以,2015年油价是很快反弹,还是维持低位,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移动终端理财:让利血拼与跑马圈地

2014年,淘宝网出狠招,每一次及时确认收货可以享受2元返利,条件是必须手机下载安装淘宝相关软件,并与银行账户相关联,才能获得返利。不仅仅是淘宝,其他的互联网企业也有推出类似的营销措施,吸引投资者用手机软件进行理财。

实际上,银行在几年前就开始推广手机银行业务,先盯上移动终端的是大银行。但是当时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还没有现在这么高,多数人只用手机接打电话和发短信,又由于考虑到风险问题,银行在手机银行功能开发上也显得比较谨慎。

改变这个状况,微信红包功不可没。2014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一夜风靡全国。想要领到红包,先要进入微信,再捆绑银行卡账号。这下子,很多人被红包诱惑,在手机上绑定了银行卡账号,这为微信理财奠定了基础。而淘宝紧随其后,推出了返利活动,同样要在手机软件中捆绑银行账号,这样就方便了淘宝营销它的产品和金融工具。

在所有的营销渠道中,手机营销已经成为众所瞩目、离客户最近最方便的营销渠道。所以,2015年,扫码支付、手机软件理财将会发展得更快,而移动终端将成为银行和互联网公司争夺的另一个战场。

阿里巴巴上市:成就两国首富

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国际资本市场再次迎来中国人创造的奇迹。

阿里巴巴的上市还缔造了新的财富神话,那就是一家公司上市,两国首富换人。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华尔街投资专家们排队40分钟,只为去听上市宣传,各大美国媒体也聚焦上市过程,滚动报道相关内容。世界各地的投资者都在关注着这只新股,猜测着买入它后的获利空间到底有多大。

美国时间9月19日上午,阿里巴巴正式在纽约交易所挂牌交易。当天收盘时,阿里巴巴股价93.89美元,暴涨25.89美元,较发行价68美元上涨了 38.07%,而市值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314.39亿美元,这意味着阿里巴巴成为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超越了Facebook,仅次于谷歌。

这次不仅在美国引起震动,在世界各国也同样受到热切关注,尤其是中国和日本。阿里巴巴的掌门人马云和日本软银董事长孙正义个人资产因股票上市而迅速增加。媒体的争相报道使很多投资人都注意到,仅仅一家公司的上市就使得两国首富换人,堪称奇迹。

2015年,我们可以期待更多中国的民营企业在海外上市,即便中国人不能直接在国内投资海外上市的股票,还是可以通过亲赴境外或寻找代理中介进行投资。

(作者系山西财经大学副教授、CFP国际金融理财师)

制图:王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