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超市 > 理财故事 >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一位普通白领的买房经

发布时间:2014-05-20 09:10:53    作者:谭云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买房,几乎成了现在每个中国人的理财目标。面对高企的房价和越来越紧缩的房贷政策,年轻人要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似乎越来越难。

哑讴生活在重庆市下面的一个县城,作为一个普通的白领,通过7年的奋斗成了拥有3套房产的“有房族”,在这里,她为我们分享了她的购房经验。

哑讴今年30岁,出身于一个普通家庭。她认为:“10年内,中国房产依然具有投资价值,即便不涨也能保值。”2005年,她刚参加工作,尽管月薪仅仅884元,但她那时就开始有了买房的决心。“当时我坚持砸锅卖铁也要买一套商品房。”她说。

于是,那年还是职场新人的她就步入了看房的行列中。经过实地挑选,她看上了一套商品房,价格是主城区的三分之二,首付5.4万元。做好决定后,她拿出工作9个月存下的4000元并向父母和朋友借款,拿下第一套房产后,他们全家过上了无积蓄、高风险的日子。不过,她并不后悔在年纪轻轻就成为了“房奴”,如今,这套房产的价格已与市中心的房价持平。

“有了人生第一套写着我名字的房子,只觉得激动,不觉得苦。”从2006年到2011年期间,为了还债和月供,哑讴的生活过得紧紧巴巴。在第一套房交房以后,哑讴将房子让她的父母居住,而她自己则住在单位提供的小宿舍里。

能够抓住转眼即逝的购房时机和巧妙利用政策是哑讴购房理财的关键。2011年时,单位有福利房出售,市价38万元的老房子售价仅10.5万元。“这样的优惠无论如何也要买。”于是,咬咬牙之后,哑讴用已有的存款一次性买下了该房,并租了出去,每月能收到850元的租金。时隔5年后,她再次过起了“一穷二白”的生活。

2011年底,哑讴抓住国家出台控制房价政策的时机,以27.7万元的价格卖出了家里的老房子。次年3月,哑讴用这笔钱、自己的积累和40万元的公积金贷款,购入一套104平方米的第三套房。由于后两套房与第一套房不在一个区,且购买间隔不长,她的后两套房都享受到了符合当地政策的契税优惠。

“买房后最大的快乐就是看着自己的房子升值。”哑讴说。几年的时间,她从十几万元的家底到坐拥市值达170万元房产的女青年,从“贫困之家”成为“小康之家”。她说,这段时光“苦并幸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