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超市理财故事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90后采耳姑娘至少月入万元

发布时间:2013-09-10 11:23:52    作者:    来源:现代快报

 大四学生即将焦虑地走入求职季,20岁的四川姑娘江铃,已经可以淡定地预测自己的收入了,“一万打底吧。”作为家族第四代传人,她从小就继承了祖传的“采耳”技术。半个月前,江铃来到南京,在短短时间里,她已经拥有一批忠实“拥趸”了。

20岁小丫头,“采耳”有绝活

干练的马尾辫、高跟鞋,加上娴熟的技巧,让人很难相信江铃只有20岁。“可能是我进入社会早吧,加上熬夜,显老。”江铃腼腆地笑了,瞬间“暴露年纪”。

  江铃从事的是一项挺“偏门”的工作—“采耳师”。“采耳”对于不少南京市民来说,也许有些陌生,但这项自古就有的技术,在四川等地一直很流行。上月21日,小江被一家名为“足生堂”的足疗店请来南京,迅速“火”了起来。

  “上周来时,等到晚上11点,前面还有4个顾客排队,我只好回家了。”昨天,在新街口附近上班的伍先生抽出午休时间来到湖南路。他说,最近体检,医生让他清理耳道,防止耵聍引起炎症。他自己在家用耳扒清理,轻了怕弄不干净,手重了,耳朵又疼。“朋友介绍我过来,这回总算轮上了。”

  小江拿出一个专门的工具箱,里面有小耳扒、鸡毛棒、夹子、刮耳刀、耳钩、耳铲等等。为伍先生“采耳”前,小江先将所有器具用酒精消毒,然后戴上头灯,先用耳勺在伍先生耳廓周围轻轻摩擦,然后进入耳道,敏捷地在耳勺、耳铲、镊子等工具间“切换”,轻巧地把耳中的“垃圾”全部清出来。整个“采耳”过程,大约持续了20分钟。

  “很舒服,一点儿都不疼。”伍先生很享受,睁开眼时,似乎还意犹未尽。当看着餐巾纸上积的一小撮耳内垃圾时,他惊讶地睁大眼睛,“居然清出来这么多?我一点儿感觉都没有!”

  12岁“学艺”,17岁“入行”

  “其实最关键的是手感。”已经从业三年多的小江颇为自豪地表示,因为对耳部结构了如指掌,她“闭着眼睛也能采”。实际上,由于一些客人的耳洞位置较靠内,加上一些紧贴耳膜的耳屎,凭肉眼很难看清楚,这时,也只能凭借“手上的感觉”。

  小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家从太爷爷辈就开始从事“采耳”的工作了。如今,家族里从事“采耳”工作的,有几十人。就连“采耳”的工具,都是家族长辈自己制作的,“只传家族内的人以及徒弟,不外卖。”

  从小,父亲就在外“采耳”挣钱,母亲照顾家中老小。“一个很难弄出来的耳结石,我爸很轻松就拿出来了,我觉得很神奇。”小江12岁时,央求父亲把“采耳”的技术教给她。

  得到父亲许可后,小江一边看父亲工作,一边自己琢磨,给自己“采耳”。尽管一开始耳朵被捅得生疼,但短短一两周,小江就掌握了基本技巧,开始为奶奶和弟弟“服务”了。

  17岁高中毕业后,小江就正式“入了行”。

  打算招收徒弟,组建“采耳团队”

  入行后,小江跟着父亲走过浙江三个市,以及江苏无锡。不少客人原本没有“采耳”的习惯,但尝试过之后,变成“一周不采就难过”。由于越来越受欢迎,小江的收入也越来越高,“离开无锡时,每月至少八九千吧,老板还不想放我走。”到南京后,为了“隆重推出”江铃,足疗店进行了一系列“体验活动”,小江“忙得不歇”,每次“采耳”需要20分钟左右,中午12点上班,有时要忙到凌晨一两点。

  “现在只是‘试营业’阶段,收入还不好说,”不过,她自己算过一笔账,“每笔生意,我拿30多元的分成,每天来十来个客人,每月起码也过万了。”

  “采耳”得保持一定姿势。一天忙下来,江铃还是有些吃不消,“肩颈太累,有时觉得都快撑不住脑袋了。”到了家,她累得动都不想动。小江笑着说:“和男朋友恋爱三年了,一次都没给他‘采’过,他一肚子不高兴呢。”

  据江铃介绍,目前全国像他们这样家族式的采耳师并不多。小江的父亲已经带过三四十个徒弟,而小江也希望和父亲一样,把这项手艺传承下去,“没准未来我也会教几个徒弟,组建一个我的‘采耳团队’!”她信心十足地说。